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留学生新闻 【字体 】【打印
低龄留学风持续升温 专家提醒切忌盲目跟风
2009年03月03日 16:08  来源:京报网-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年龄小,语言接受能力强,能更容易、更早地融入美国或其他国家社会的生活。”这是主张将孩子在小学或初中送去留学的家长看法,在这种观念下,每年的国际教育展览会上,一批批中小学生家长挤在外国院校的招生台前,热切地询问着各种事宜。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留学专家指出:“我国低龄留学风在持续升温中。”

  从1978年到2007年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31.97万人。30年来,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168倍。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留学生总人数中,14%是中国留学生。随着近年来出国留学热的持续升温,留学低龄化现象日益明显,中学生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尤为明显。

  专家指出,得到更好的教育,就业压力大和留学费用降低是催生“留学低龄化”的三大主要因素。

  在日前的一场网上访谈中,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车伟民提醒家长“切忌盲目跟风”。他表示,近些年来出国留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所以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家庭有能力负担自己的子女到国外去留学。“现在中小学生到国外去留学,在某些方面还是显得比较盲目。”车伟民指出。

  同时,他建议家长在考虑孩子出国留学问题的时候,第一,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认为其他同事或者是周围亲戚的孩子到国外留学,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去国外留学,要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孩子在现阶段是不是适合出国留学。“将年龄还很小的孩子送到国外留学,要考虑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等。”

  另外,年龄较小的孩子出国留学,就意味着不仅在国外读中学,还有可能读本科甚至研究生。“连续计算的话,家庭投入的经费会很高。”车伟民说,由于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小留学生到国外后,如果他的自控能力不够强,也可能遇到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所以专家表示送自己的子女到国外去留学,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同时也要选择一个很好的留学目的地和一个很好的学校。“我建议家长在考虑送自己子女到国外去留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目前,除了将子女送到国外留学外,国内的一些院校、中小学都和国外学校有交流计划。如果子女能够在中学阶段有到国外进行交换生学习的经历,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到国外学习一学期、一学年都会形成很好的积累。(邓琳)

编辑:张冬冬】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