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留学生新闻 【字体 】【打印
改革开放首批赴美留学生:留美成为我人生的转折
2009年03月13日 09: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1979年,柳百成在威斯康星大学电子显微探针实验室从事研究。

    早春2月,积雪未消。一大清早,柳百成院士已来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访问学者之一,柳院士如今已是满头银发。

  回忆起1978年底那次被他称为“人生转折”的出国学习经历,75岁的柳百成信手拈来,仿佛如昨。

  连闯三关

  31年前,柳百成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一名教师,一个消息传来:中国要派访问学者出国。“我的父亲新中国成立前是上海的资本家,当时算出身不好,我之前有两次赴苏联留学进修的机会,之所以未能成行,‘出身问题’是很大的原因。”柳百成说,“我对那次选拔出国也不抱多大希望。”

  机械工程系分得一个名额参加清华大学的选拔。系主任亲自面试,柳百成名列第一。闯入下一关的他,接连通过清华大学考试、教育部组织的统一考试,最终入选。

  说起连闯三关,柳百成颇为感慨:“我一直坚信知识就是力量。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如此。”“文革”期间,柳百成在清华大学校办工厂的铸造车间干活,白天扛砂子、搬生铁,晚上坚持看英文资料,“那时清华图书馆有美国铸造学会出版的会刊,每年1期,大概存了20多期,我都读过,英文笔记做了一尺厚。”

  对英文的爱好跟他年少时的教育背景有关。柳百成回忆说:“我生在上海,小学和中学上的是教会学校。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文,初中就能和外国教师对话。”

  小时候的英语环境和“文革”中坚持学习,使柳百成得以脱颖而出,由于他的英语出色,还成了赴美访问学者团的领队。

  1978年12月26日,柳百成一行飞赴美国。在巴黎转机时,大家得到消息,纽约机场有记者要采访他们,柳百成和他的同伴便在飞往纽约的飞机上起草了简短的声明,最后几句是柳百成执笔的,他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为学习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来,也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

  让收获延续

  柳百成去的是威斯康星大学,“这是我查了很多资料自己选的,因为我的研究领域——铸造工程学,威斯康星大学是非常强的。”

  到了威斯康星大学之后,柳百成见到了一批清华没有的先进科学仪器,他学习并利用这些仪器,大大提高了所从事的铸造工程学的研究水平。在该领域,他还发表了几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获美国铸造学会杰出论文奖。

  学习进展顺利,柳百成在想,出国的时间有限,重要的是如何让已有的收获延续下去。“我觉得一个办法就是广交朋友。”柳百成说。

  在威斯康星大学,柳百成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同领域专家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最后一个学期,他转入麻省理工学院材料与工程学系学习;还利用假期访问了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等也建立了联系。

  “回国后,我仍和这些朋友及单位保持联系,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这是学习之外的收获。”柳百成说,“正是那时的积累,为以后的学科发展及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广交朋友,柳百成在威斯康星大学的前3个月就受到很多邀请。“我周末基本不在家吃饭,当时威斯康星大学只有我一个从大陆来,很多人想了解中国。我定了一个原则,来者不拒,我要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甜蜜”的故乡

  在美期间,柳百成曾接受过CBS的采访。当时中国驻美大使馆一位官员送给他一盘空白彩色录像带,让他把接受采访的节目录下来留作纪念。柳百成在北京的家里只有一台9寸的黑白电视,还没见过彩电,更没见过录像机,心想录了也没有用,就未要录像带。“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柳百成说。

  美国人也常问:“中国的科技没美国先进,生活水平也没美国高,你愿意回到中国吗?”

  在一次和美国中学生的座谈会上,美国中学生就问柳百成:“对美国印象如何?”

  “到美国后,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科技知识。”柳百成的回答很简短。

  “愿不愿意留在美国?”美国中学生紧接着问。

  柳百成想都没想,唱了一首小时候学的英文歌,“Home,Sweet Home”(《甜蜜的故乡》)。歌的最后几句是“Home! Sweet home!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歌声一落,全场鼓掌。当时的场景,柳百成至今难忘。

  回忆起这段经历,柳百成说:“想到国家对我的培养、人民对我的期望,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我的信念非常坚定。”

  1981年,柳百成如期回国。“回国时,根本没想过哪一年能再出国。但目前为止,我已出国50多次,到美国也有10多次了。改革开放使知识分子有了发挥才智的平台。”

  归国3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在铸造合金物理冶金学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开辟了用多尺度建模与仿真技术提升传统铸造行业技术水平研究新领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还得继续往前走。”柳百成说。(赵晓霞)

编辑:张冬冬】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