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就业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下,独在异乡的留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再度引发家长们的担忧。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在伯克利加大读硕士的上海女孩张乾和近期失踪,张父称女儿失踪可能与压力有关。
据介绍,张父在上海经营书报摊,家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懂事的张乾和一直靠奖学金支持学业。不料,由于遭遇经济不景气、课业压力以及一些生活上的摩擦,张乾和精神负担加重,甚至一度回上海休养。今年,张乾和想在实验室谋份工作来半工半读的愿望落空,出去找工作也一无所获,这再度加剧了她的精神压力,从而行踪不明。
事实上,近年来,海外留学生因压力过大而出现精神异常的事件频发,如今在就业和经济的双重危机下,只身在外的留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无疑会更大。在这样的时局下,留学生该如何走出双重压力的困局?学生家长和留学中介又是否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资深顾问郭宁和澳际留学的资深留学专家于安平。
留学生心理压力大
记者:上述事件虽然是个个案,但是却凸显了当下留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作为资深的留学顾问,你们了解的情况如何?
于安平: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压力一直都受到关注,国内高校学生由于心理压力所产生的问题屡见不鲜,而对于独身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来说,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别,他们所面对的压力也要比国内的学生更大。特别在最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比以往增大了不少。
郭宁:的确,今年在国内外都接连出现关于留学生和毕业生、在读学生因不堪学业和就业压力,连续发生不幸事件的相关报道。对此,我们一方面为学生惋惜,一方面也不得不深思这种状况的频繁出现的根源在哪里?而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来避免这种情况频发?
也许外界经济和就业环境的低迷,凭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的,但如何调整自己,应对各种压力也是应该考虑的。
留学前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记者:那您认为其根源在哪里?
郭宁:根本上来说,这跟中国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差有关。现在的80后和90后的孩子大多是在鼓励和赞美教育下成长的,应该是不缺少关爱和自信心,但是却比较少面对挫折的能力,对于挫折和困难比较畏惧。特别是对于留学生来说,很多孩子出国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环境或发展,而仅仅是为了躲避国内的高考和竞争。一旦出现问题,他们都很难去合理地面对甚至是解决。所以我认为,在平时就增加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于安平: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其实,对于留学生来说,在计划留学的时候就要对自己在海外学习所担负的压力要有心理准备,毕竟海外的学习模式跟国内的模式有着比较大的差别,海外学习模式对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有着非常大的要求。不过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对压力的认识和所做的准备都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