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归族”的避风港
詹姆斯(化名)硕士毕业3年多了,没有正式工作,也申请不到工作签证或高技术移民签证,就靠着通过虚假院校申请的学生签证,一直在英国“漂”着。
“英国研究生学制短,就一年,还没咂吧出味道呢,就毕业了,觉得还没待够。就想在英国工作两年,有点工作经验或者赚点钱,总是好的。” 詹姆斯对记者说。但是外国人在英国找工作,一没身份,二没语言优势,詹姆斯找工作处处碰壁,却又不甘心。“我于是就找了个地下中介,买了份假的录取通知书申请到学生签证,先待下来,没准什么时候就碰上机会了呢。”
等到一年后签证过期,詹姆斯再从虚假院校购买上一年的“出勤率证明”,续签学生签证,就这样一年一年待了下来。这几年里,詹姆斯始终没有找到固定的工作,他在超市打过工,给餐馆送过外卖,也卖过小商品。吃了不少苦,也挣了些钱,可是当记者问詹姆斯,是否达到自己3年前的预想时,这个快三十岁的男人沉默了片刻,勉强笑着说:“凡事都没有回头路哇。”
今年3月25日,英国政府的新政策,让詹姆斯长期挂靠的“野鸡大学”现了原形,今后想续签他的学生签证基本已经没有可能了。詹姆斯说,他已经开始留意回国机票,准备踏上回家的路。
在英国,像詹姆斯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或者畏惧国内的竞争就业压力,或者留恋英国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手段想方设法留下来。他们用父母的血汗钱或是自己的血汗钱,养活了一批“野鸡大学”和黑中介,有人最终“修成正果”,也有人像詹姆斯一样黯然离去。
这些黑中介现象,也引起了英国当局的注意。今年3月25日,英国内政部边境署协同伦敦警方,突然搜捕了位于伦敦中国城的华人中介“维珍移民”,查封资料,并逮捕了“维珍”的老板及多名员工。同日,警方也逮捕了和“维珍移民”合作的“泰晤士学院”负责人多名。全部7名嫌疑人都以涉嫌伪造文件、骗取签证为由被拘捕。这一事件曾在英国华人圈造成震动,因为据警方透露,在“维珍移民”行动时搜获华人申请者护照1500余张,这也就意味着,1500多个怀揣“留英梦”的年轻人,将不再被这个国家欢迎。
国土安全隐患
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东地区人士也是虚假院校的主流客户来源,这些人士来源庞杂,目的也各不相同。其中一部分人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乱地区,申请难民不成,就首先通过获取学生签证的方式来到英国,再寻机会;另一部分人就是让内政部和英国边境管理局头疼不已的大敌——恐怖分子或与恐怖组织有牵连者。
英国《泰晤士报》在今年5月报道说,英国警方在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的几所大学逮捕了8名恐怖嫌犯。搜捕时发现,其中一所大学仅有3个小教室和3名教师,而在册登记上学的学生竟然达到1797名。其中数百人来自巴基斯坦西北省份,而那里正是巴基斯坦政府军和塔利班组织激烈对峙的区域。另有一些人来自于阿富汗边界山区,那里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
英国政府对这些的潜在威胁感到担忧,决心对泛滥的“野鸡大学”痛下狠手。今年3月31日,英国内政部正式推出新的学生签证计分制,规定申请该类签证者必须具备正规教育提供者发出的签证信(计30分),及相关资金证明(10分),累计40分者才能获得签证。而内政部也明确开列了一份担保人许可名单(Sponsor License List),列出了全部获得内政部认可的英国高校,只要不在名单之列的,都不具备招收海外学生、发放签证申请的资格。
就这样,在英国政府移民管制和国土安全的双重考量下,原本鱼龙混杂的英国高等院校,终于开始面临一场大浪淘沙的筛选。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本文开头英国《每日电讯报》的那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