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我国比较正规意义上的留学教育仅有一个半世纪多一点儿的历史,却涌现了三次颇有影响的留学大潮。第三次留学潮则至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是改革开放即中华民族第三次民族觉醒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为中国人真正走向世界和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思想的保证,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战略之所以大踏步迈进,留学生也是人才构成的重要支柱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成了众多刚刚从思想封闭中走出来的中国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视野、追求真知的必然选择。从当年考托福(TOEFL)和“GRE”那长长的队伍里就可以感受到出国留学的火热。自从美国1981年在中国举办托福考试,参考的人数直线上升。以北京为例,1981年首次考试为285人,1985年即上升为8000人,1986年则达到18000人。
在改革开放之前,对绝大多数民众来讲,出国留学是不可思议和十分遥远的事情,更谈不上对国家留学政策的关心。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利用各种财源筹集留学经费,同时制定多种政策法规,激发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的积极性,为留学教育的持续高涨打下良好的根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也成为了中国人渴望走向世界和留学意识高涨的显著标志。
众多的留学生走向世界,他们自身就成了中国和世界联结的纽带。他们不仅仅是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祖国,同时,他们也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了当代中国、认识了当代中国。而留学生通过在国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将世界文化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方式传输回国内,普通中国人也从来没有如此地亲近世界。。
时至1986年,我国的出国留学工作,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已得到了初步完善,并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从国家到地方,从高等院校到科研院所,一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出国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也正在逐步地形成。
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推动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育、科技、学术、文化、政治、经济、法律、金融、通讯、交通、社会等众多领域,对中国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今出国留学已经形成了国家公费、单位公费、自费出国留学三大主渠道,三渠道优势互补,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并且,大批当年的留学生们已学成归国,迅速成为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生力军,在各领域中成为排头兵和领头羊。
历史终将记得,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的留学潮,涌起的不仅仅是国人对外边精彩世界的好奇,也涌起了当年祖国发展的新动力。(铛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