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振绪:大家风范
范振绪字禹勤,号南皋,靖远县人,故居在靖远县城会馆巷。范振绪父亲名范培,同治年间曾任兵部郎中,范振绪生在北京,9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娄氏扶柩回到靖远,就读于靖远县刘家寺,其母娄氏督学甚严,范振绪后来与张大千先生在敦煌莫高窟考察时,曾详叙其幼年苦学情况,张大千也为之感动,为其绘《青灯课子图》。
因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范振绪苦读不辍,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初任工部主事。1906年,范振绪被选派赴日本法政大学攻读法律,在东京,他看到清廷派去的1万多名留学生大多为滥竽充数,专心学习者寥寥无几,十分愤怒,毅然加入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是甘肃早期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
辛亥革命后,范振绪被选为中央参议院议员,在北京专门从事书画研究鉴定工作,琉璃厂的荣宝斋是他经常涉足之处。其书画闻名于世。1915年袁世凯称帝,同盟会被解散,袁氏用高官厚禄收买范遭拒,范振绪毅然离开北京前往南京,拥护孙中山先生“戮此民贼”的号召,袁世凯死后他才回到北京。1916年出任河南孟县县知事,三年任满后,复在京城从事书画创作,以此维持生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范振绪坚决站在爱国学生一边,支持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儿子范恕和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就学的女儿范懿参加北京十三所高校学生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的行动,结果范恕被捕,夫人哭求范振绪出面救子,他徘徊一夜拒绝了夫人的要求:“爱国须担风险,革命必有牺牲,我是革命党人,不能向卖国贼乞怜求情,让青年人在革命的风暴中去锻炼,对国家对民族是有益之举……”
1922年马福祥任绥远督统时,范老被礼聘在他的幕下为记室,后随马去青岛,不久被选为参议院议员,1926年任满,1934年返兰,被聘请为甘肃省政府顾问,兼甘肃省禁烟委员会委员,1940年被选为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1941年,张大千为抢救莫高窟国宝,从成都来甘,在武威参观大云寺时巧逢范振绪作画,二人一拍即合,相约同行。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张尚瀛撰文回忆张大千与范振绪的关系,说张尊范为“师宗”、“禹丈”,范则称大千为“贤侄”。
范振绪和沈钧儒是同榜举人、同榜进士,又是同庚同生辰,同赴日本留学、同攻法律,同时参加同盟会,有“五同”佳话。1956年,沈钧儒(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来兰州视察,邓宝珊设宴招待二老,席间说到“五同”,邓公笑云“二进士公还有一同”,盖指二人都是矮体银髯,宾主尽欢而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振绪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当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被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1960年8月21日,范振绪在兰去世,临终嘱咐夫人杜郁文:“余一生无长物,我死之后,可将我珍藏的《宋徽宗山水画卷》、《大痴富春山色长卷》和我晚年所画《祁连山色长卷》捐献给国家,作为对党和国家关心我的报答。”
范振绪是我国著名学者、书画家,一生著述颇丰,有《东雪草堂笔记》、《东雪草堂诗联存稿》、《夜窗漫录》、《学画随笔》、《东雪杂文》、《兰州事变纪略》、《燕子笺秦剧本》、《桃花扇秦剧本》、《济源县志》、《靖远县新志稿》等。
范振绪育有两子两女,次女范恂也是书画家,任兰州市巾帼书画学会会长,擅长工笔仕女,其画作前几年曾参加兰州市书画作品赴日本秋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