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更应到中国二三线城市寻求发展
2009年04月13日 10:47 来源:中国侨网
发表评论

中国侨网消息: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海归”回国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应该指出,“海归”回国后集中想在上海、北京、广州等这些大城市就职,造成“海归”就业分布的不合理,是“海归”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海归”应该多考虑到国内更多需要人才的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城镇发展,比如温州、珠海、烟台、青岛等地。笔者去年去过一个国内沿海的城市,它们有一个企业每年的订单都是好几个亿,但是这个企业里面却没有一个懂外语的人才,都是日本的客户拿着订单带着翻译人员来。实际上国内大量的二线、三线城市都很缺乏人才。目前,在国内,已经不能说上了大学就是人才了,现在国内所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光有学历的大学生,真正的人才应该反应在能力上。
实际上,国内大学生里面的“国际化人才”还是比较少的。麦肯锡的调查报告表示:中国大学生毕业中只有不到10%的人拥有为外企工作的国际化技能,而印度该比例为25%。中国每年新培养的60万工程师里面,只有16万具备为跨家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今后五年,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国际化素质的经理人,但是中国目前只有5000这样的人才。
因此,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至少在“国际化”这一点上要高于国内的大学生。在中国的国际化人才非常紧缺的背景下,海外中国留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强项,在学习乃至工作期间让自己的“强项更强”,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此,或许“海归”回国后就业的道路会更加宽阔,较难出现待业或啃自己在国外打工积攒的经济老本的尴尬局面。(张玥)
【编辑:张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