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给提供丰厚的收入和宽松的环境外,尽快建立人才的审核制度十分必要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赴海外留学后,选择留在国外。有媒体报道,中国留学生留在国外的人数比例达到全球各国的最高水平,中国正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我认为,如此严重的人才流失是以下几个因素所致。
首先就是国内的收入和生活条件没有国外提供得那么优越。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对留学人员以及学成后选择在当地工作的人士,都会给予较高的生活待遇、齐全的社会保障以及福利。以大学教授的收入为例,在中国,即使是在最好的大学任教,收入也比不上在国外相对较低层次的大学当老师。
国外的宽松制度也是对留学生的一大诱惑。在国内,知识分子圈内的矛盾和冲突比较大。例如,很多的大学或研究机构,都存在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所组成的“近亲繁殖”的群体,这个群体力量较大,容不得别人栖身。这也是目前中国知识界中最大的一个弊病,它导致了长时期在国外宽松、自由、坦荡的氛围中工作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后难以适应国内知识分子圈的潜规则。而国外,留学生需要维系的关系就相对简单,除了工作之外,不再需要维系其他的人际关系。
最后就是研究经费的问题。国内申请经费的渠道看起来很多,支持的力度也不小,但被少数人垄断的可能性却很大。海外归国人士想得到经费支持变得很困难,如果没有人脉就拿不到大项目。
针对如何能将大量的留学人才留在国内,近日,人事部、教育部等16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称,今后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可不受编制数额、增人指标、工资总额和出国前户口所在地的限制。并且对特别优秀、国内急需的高层次留学人才,人事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资助专项经费;高层次留学人才入出境及居留将享受一系列便利条件等。
我认为,除了给提供丰厚的收入和宽松的环境外,尽快建立人才的审核制度十分必要。因为目前,归国的人士分为两种,一种来自名牌大学并学有所专的高级人才,而另一部分是国外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后者的就读学校是给想到国外念书的外国人所准备的,入学及上学时的要求都非常低,这使归国人士的质量鱼龙混杂。
此外,我们在政策导向上一定要把握好。目前,国内大学及研究机构通过与海外归国人士的合作,会给海外归国人才一定的奖励。例如,在海外工作的过程中,每年在国内工作2~3个月,国家就会给予2~30万元的奖励。但迄今,很难评价这个制度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这些海外归国人士在人文、社科等方面对国内的熟悉程度都不够;与从事同领域研究的国内老师相比,他们短期来中国讲学或科研的内容,实际应用都更小。(来源:北京科技报 张翼 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