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留学视线 【字体 】【打印
王辉耀:该遏制海外人才流失了
——如果人才培养成了“为人作嫁”,人才强国的实施就会出现问题
2009年08月11日 09:52  来源:科学时报   发表评论

    2008年美国《科学》杂志就把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中国社科院在《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最近,《广州日报》的报道“百万精英滞留海外拷问留学潮”,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中国人才流失现象,再一次引起媒体的关注。

  根据中国科协2008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则为76%。留学生出国深造是好事,然而问题是,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重复走着“在美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根据国际经合组织的一份统计,1990年至1999年间在各国经济发展最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国大陆留学生博士滞留比例为87%。因此,2008年美国《科学》杂志就把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中国社科院在《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韩国、日本也都派出了大批留学生,但它们的留学潮与中国有最明显的区别:在经合组织这一统计中,非美国出生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在上世纪最后10年留在美国的平均比例只有大约47%,韩国只有39%,而中国却是只有13%的理工科留学博士回来。在领军人才上,日本有9名日本血统的人先后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大部分在美国留学或工作过,但只有一位不是日本籍;有7名华裔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4人出生在中国(即本来有中国籍),但全部都拥有或曾拥有过美国籍,目前只有台湾的李远哲等少部分还是中国籍。一位在日本的留学生告诉我:日本早就在“截流”中国的顶尖人才,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后藤敏研究室,29个研究人员中有28个是来自清华、科大的高材生。

  通过移民出去的人才,以及携带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资本的商业人士可能更多。中国新闻社《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估计,改革开放后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约有600万。据美国“全国科学理事会”统计,美国目前大约35%的科学与工程博士来自外国出生者,而这些外国出生者有22%来自中国大陆,远高于留美学生更多、却“屈居”第二的印度(14%)。例如美国2004年将探测车送上火星,探险车着陆系统首席工程师李炜钧与计划飞行主任陈哲辉都是中国出生的华人;但在中国,目前还只在把探险车送上月球的阶段。

  目前,中国留学生尚在海外的数量也惊人,已超过100万大关。截至2008年,中国内地总共派出140万留学生,却只有39万人回归。遭到质疑后,有些人认为只要是在海外学习、工作中有“学习”和“为祖国”成分,就都不算“滞留”,“百万数据”是危言耸听。这可能没有正确理解“人才外流”、“人才滞留”、“人才流失”、“人才归化”等概念。目前,中国95%以上的留学生是自费,很难判断有多少为祖国学习的成分,而且很大部分人在海外工作和学习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去留未定。因此,“滞留”只是一种表示“停留”时间状态的中性词,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不管将来回不回国,只要没有“入籍归化”所在地就都是“滞留”,因此,“百万数据”不是危言耸听。

  当然,我也不认为“人才外流”、“人才滞留”就一定会带来“人才流失”。相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闭关锁国”中获得发展,但问题是在中国这一具体背景下,跟日本、韩国留学潮完全相反,中国“人才外流”后是大部分优秀人才没回归。因此,中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如果政府的人才培养变成了“为人作嫁”,巨额教育投入成了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补贴,“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会出现问题。

  不过,遏制人才流失的方式,也肯定不是闭关锁国,国家应支持出国留学和来去自由,以便培养能在全世界竞争的顶尖人才。但是,我们不能把优秀的青年送出去后,就忘在了国外,认为只要把经济搞好,硬件基础上去了,人才就自然会回归。事实上,10年前1999年的留学生回归比例还有35%,但2008年回归比例反而下降到28%。因此,国家应当在政策、行动上体现出真正重视人才,推动人才回归也鼓励人才环流、在海外贡献祖国,通过完善有关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等,挽留我们优秀的人才与吸引海外杰出的人才。

  现在,中国已经到了遏制人才流失、取出海外人才储蓄、主动吸引与争夺外籍顶尖人才的阶段。为此,可以采取更为开放的人才强国战略和策略。例如,可以建立中国移民局,欢迎外籍人才来中国,而不仅仅是海归;可以向印度、菲律宾、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开放双重国籍,吸引更多华裔人才回归和更加方便地往来;可以加大吸引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的力度,让他们留在中国为中国服务;可以像新加坡一样,成立国家猎头,全球招聘高端人才;可以开放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公务员系统,让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加入进来,帮助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

  (作者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张冬冬】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