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社主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国新闻社诚聘记者、编辑
·第二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江门(五邑)青年大会
·第十四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留学生活
英国的母亲节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2008年02月29日 12:24 来源:中国侨网




报答母亲恩情的方式因人而异

    又是一个母亲节,想起来有些发愁!

  为什么这么说呢,您知道英国人爱送卡这个“毛病”吧?生日卡、节日卡、谢谢卡、致歉卡、搬家卡、退休卡、生孩子卡……几乎到了无事不发卡的地步。进入2008年以来,新年、生日、春节、情人节,一个接一个,家里遭受的卡片冲击,如同海啸,一浪高过一浪。

  这不,母亲节即将到来,复活节紧随其后,看来,客厅里的卡片展还得继续开下去。

  早两个星期,一时疏忽,忘了抵制情人节。现在我有备而来,复活节咱不能不过,但是我已经向家人宣布,今年,我要“抵制”母亲节了。

  我不愿意再向花店、卡片店、餐馆支付不合理的价格。我也不愿意再次体验瞬间即逝的满足感之后的失落。

  根据英国零售集团估计,今年的母亲节(3月2日),英国商家的“进帐”可能会高达16亿英镑,与去年相比增加6%。其中,光是花在购买贺卡上的钱就将达到8500万英镑。

  母亲节,最受欢迎的礼物是鲜花,英国人将花2.3亿英镑用于购买鲜花。其中,玫瑰和郁金香特别走红,分别各占鲜花销售总量的11%。

  看来,虽然经济要衰退、账单不断高涨,英国的孩子们还是有“孝心”的,愿意为妈妈掏腰包。

  让我感到既好笑、又欣慰的一点,母亲节售出的鲜花总量将超过情人节!市场调研公司Nielsen的高级经理沃特金斯调侃地说到,看来,更多的人愿意给老妈花钱,而不是情人!

  母亲与情人,孰轻孰重?

  但是,鲜花、贺卡、巧克力,如此的示意,带来的只能是瞬间的满足。坦率地讲,多少人曾经在交换这些象征着“真爱”的礼物几分钟后就吵架呢?

  回顾一下英国母亲节(Mothering Sunday)的历史由来,和向母亲表示爱心并没有任何关系。大约从16世纪开始,英国的家庭要在大斋月(Lent)的第四个星期日去住家邻近的大教堂(又称其“母亲教堂”)做礼拜。出外打工、学徒的家庭成员这天通常放假回家。时过境迁,母亲教堂虽然不去了,人们仍然用这一天回家探望家人和母亲,久而久之,就有了母亲节。

  现在流行的这些个母亲节的做法,其实来自美国的母亲节(Mother’s Day)。

  母亲节已经不仅仅再是要向母亲表示谢意,感谢她从经历非人的痛苦生下你以来直到今天为你付出的一切。我们这个现代、商业化、资本主义的社会已经把母亲节变成了一个人们用商品来展示、证明自己爱心程度的一天。

  鲜花、贺卡、巧克力,已经不足以证明孩子们的爱心,精明的商家还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首饰、大餐、休闲、美容等等母亲节特别礼物,大有不把你的腰包掏干决不罢休的势头。

  再想想成千上万的“后妈”们。现在英国,离婚率越来越高,有统计数字说,到了2010年,两个人结婚、生子、白头偕老的家庭模式就不会再是主流了。那么,“后妈”的母亲节会否只能在失意中度过呢?

  特殊地位

  母亲,是在人们心中占据着最特殊的位置的那个人。为什么你生活中最特殊的那个人需要某个特定的日子来体验自己的特殊呢?

  情人节,母亲节,正是其中强烈的感情色彩为商家提供了炒作的依据。

  试想这样两条广告,“小保姆日,请给自己的小保姆买条金手链吧”,“母亲节,请用一只金表告诉母亲你时时刻刻的牵挂”!哪一条能起到促销的效果呢?

  我说抵制母亲节,正是要抵制其间的商业化。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拥抱,为妈妈做顿饭,向更“现代”的妈妈们发张E卡,心意到了,就行了。

  中国有句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的正是,孩子象小草一般的那点心意,怎么能够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爱?

  远在中国的妈妈,近年西化了不少,“洋节”也都知道,所以我也会打去电话;自己的孩子能从花园里为我摘来几朵春花,也就心满意足了。(来源:英国广播公司,作者:苏平)


编辑:李红伟】

      
本站搜索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读者信箱】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