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每个房间里面的人、办公桌、实验仪器都“混”在一起,大房间里面套着小房间,乍一看似乎非常杂乱,不过仔细看一下另有精彩之处。
2009年4月23日,搭乘英航飞机抵达了伦敦,去剑桥大学报到,开始了我为期四个月在卡文迪实验室的访问学者生涯。卡文迪许实验室是由剑桥大学校长卡文迪于1871年捐款建立,至今培养出26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因此在世界上享有“诺贝尔奖金摇篮”的称号。
在剑桥大学内,有一栋古色古香的三层楼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被称为“世界物理学发源地”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当天,实验室的生活秘书领着我楼上楼下地参观了一下,指了可以利用的公用资源。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个房间里面的人、办公桌、实验仪器都“混”在一起,大房间里面套着小房间,乍一看似乎非常杂乱,不过仔细看一下,小到每个小工具,大到仪器设备上都标着说明文字,比如上次运行时是什么样的状态等,清清楚楚的。办公室门外的墙上都有近几年发表的文章及所做的工作取得的进展等介绍,一目了然。
我的办公室在一个大房间内的相邻两个小房间,大房间里面全部是各种的实验仪器,有微小的加载装置,有个暗室,各种显微镜都有,多数是这里的教授设计并加工制造的。合作导师Chaudhri教授的房间更是让我非常吃惊,他房间里面全是一堆一堆的资料,除了他坐的椅子的空位之外,屋里基本上没有落脚的地方,需要探着脚才能进去。我真的很佩服他们做学问的精神,吃苦、踏实、扎扎实实的大家风范。
中午午饭时间,Chaudhri教授带我到学院的食堂吃饭,那儿的饭菜提前一周就把菜单公布在网上了,要了牛肉米饭、苹果、酸奶、汤等等,对吃惯中国餐的自己来说,简直有家乡的味道。网上还会提前一周公布午餐时间的什么时候有哪些学术交流,这称为是非正式的研讨会。那儿有很多学院的老师,也有学生,老外给我介绍了几个,但是也很难深入地交流,只能是简单的自我介绍。他们正是利用这种午餐的时间进行问题交流的。晚餐又分为普通的和正式的,正式的那种就需要穿着非常正式。
Chaudhri教授又带我看了下学院那儿可以利用的资源,有阅览室、电视室,资源很多,感觉这才像个大学,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如各种俱乐部,各种健身室等等,生活和学习处处是融为一体的。在卡文迪实验室,图书室是24小时不关门的,只是楼下大门晚上是需要门卡出入的,而且每栋楼里面到处都会开辟出形形色色的咖啡茶座来,不像我们大学里都是清一色的相同的房间,他们的布局非常像家的感觉,公共场所全部是地毯和沙发,非常的舒适。
逐渐也和Chaudhri教授熟了,他也习惯了我不够纯正的语言,而且他很容易就看出我哪句话没有听明白他的意思。下午和他讨论问题,他突然说要去做实验了,我以为他说让我看看他的实验去,就跟着出去,走到楼梯口,他说你为什么跟着我,我说你不是说让我看看你的实验吗?然后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后来晚上我走的时候,他正在看显微镜呢,我看到他的手像老农民的手一样的粗糙干裂,就把我从家里带的护手霜给他了,他像小孩子一样很感动的样子,赶快抹了一些。很佩服他们这种对待研究的态度,他们的生活很单纯,没有开会什么的,那么多丰富的资源可以任由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院的行政管理另外有专门的人来做,从生活到学术活动到休闲娱乐,都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帆 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