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工作的女儿、女婿邀请我和老伴同去探亲。他们从美国寄来了邀请信、工作单位、家庭收入、纳税证明、绿卡复印件等文件资料。按规定,我们去出入境管理处办了护照,准备了身份证、房产证、退休证、户口簿、银行存款单、家庭照相(与在美子女合影)等林林总总一大箩,然后请咨询公司帮助填写出国签证申请表,并预约签证面谈。
这天早上,我们乘车赶到美领馆签证处。才到底楼大门口,就被门卫挡住,手指着贴在门玻璃上的告示说:“先看看这个。”一看告示才知道“手机和包袋不准携带入内”,于是马上按提示寻找包包寄存处。没有了包,两沓材料只得捧在手里。待赶到8楼签证大厅门外,人已排成长龙。进入签证大厅后,首先要填写“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签证后的护照将以特快专递方式寄送。旋即又排队,依次将材料送进一个指定窗口,并给每人发一个编号。再后就耐心等待“叫号”,叫到号后,就去另一个窗口将送进去的材料领回来。接着,又到旁边窗口,按指印。如此折腾下来,至少已花去一个半小时。最后是签证官面谈。12年前,我爱人曾被拒签过。听人说,“拒签”是一种“不良记录”,下次签证更难了。所以,爱人心里有点忐忑。
这时,队伍排得很长,在用绳子拦成的有几个来回的走道里,进展如乌龟爬行般的缓慢。而签证官仅有5位,其中一位是中国小姐。我心中暗忖,如能碰上她就好了。岂料轮到我俩时,碰上的是位中文说得疙疙瘩瘩的美国人。他边翻着我们的申请表边问:“为什么要去美国?”我们答:“探望女儿、女婿和生在美国的小外孙,顺便游览观光。”“女儿是什么时候去美国的?”“1994年。”“现在哪里工作?”“在田纳西州大学。”“是否已有绿卡?”“早就有了。”“准备呆多长时间?”“3个月。”“是否去过美国?”我答,“我去过。”“上海还有什么人?”“大女儿和外孙女。”“行了!”整个谈话时间不到一分钟。
有人说,去美国签证成不成,没有多少理由可说,主要看签证官的心情,他高兴时就OK,不高兴时就NO。是否我们运气好,碰上了一位心情好的签证官?根据我的观察:不然!
在排队等候签证的时间里,我看到有位女士,各种证明材料一应俱全,但签证官显然怀疑它的真实性。“你在公司担任什么职务?”“搞财务。”“公司规模有多大?”“公司很小,有六七百人。”有这么多职工还说“小”,显然说漏了嘴。签证官又问:“公司年营业额多少?”“30万元左右。”“啊!怎么是——?”那人马上改口:“每月30万”。接着又问:“公司开户银行是哪一家?在什么地方?哪条路上?”对一位财务人员来说,这样的问题应对答如流,而她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结果,当然被拒签了。还有一位中年男子,什么事都顺顺当当通过了,仅无工作单位证明,也被卡了下来。因为没有工作的人,去美国移民的倾向更大。看来,美国签证官对哪些人该放、哪些人该卡,心中还是有把尺子的。(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