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有一座地毯博物馆,位于德黑兰市中心拉莱公园西北角。
伊朗被认为是地毯编织艺术的发祥地,地毯不仅代表着伊朗悠久浑厚的文化,也是波斯文明的象征。
地毯博物馆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观就像一个手织地毯架。这座建筑建成于1978年,占地3400平方米,收藏了16世纪至20世纪伊朗各地生产的地毯珍品千余件,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战争、人物和花木等生活内容,其中很多都是萨法维王朝和恺加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珍品。
博物馆展厅入口两旁有两个玻璃展柜,一个玻璃柜里展示着地毯染色原料,如石榴皮、靛青、核桃壳、钾矾和木樨草等,另一个里陈设着编织地毯用的工具,如钩针、剪子和针排等。在大厅中央陈列着该馆的镇馆之宝——一条产自大布里士的古老真丝地毯。经考证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却依旧色泽艳丽,光鲜漂亮。
博物馆成立之初,馆藏地毯数量很少。伊斯兰革命后,从皇宫里接收的很多珍贵地毯,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展品的数量和质量。内贾德就任总统后,为表达其简朴作风,特意命人将总统府内的大部分名贵地毯都赠送给博物馆。
传统波斯地毯的图案,以象征天堂的繁花蔓枝、各种清真寺庙建筑、浩大的宫廷和狩猎场面以及宗教图腾最具代表性。其中一幅来自大布里士的挂毯,记录了著名诗人菲尔多希在《列王记》中所描述的战争场景,周围配以诗文映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另一条记录古代伊朗历史的大地毯也令人印象深刻,在一棵大树的各个枝蔓上,编织了伊朗各时期统治者的头像,将伊朗封建王朝的历代沿革描绘得十分清晰。
波斯地毯在原料选择、色泽调配、图案设计和编织技艺方面要求严格,堪称世界上最精细、最有收藏价值和最优美的地毯之一,难怪伊朗人在谈到其他国家的地毯时总会流露出些许不屑的神情。据伊朗科学家考证,伊朗的地毯编织技术至少有3500年的历史,由于地毯多采用丝、棉和羊毛等材料,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现存的地毯珍品历史最长的也只有几百年的时间。由于波斯地毯使用的染料是从天然植物、矿物中提取的,因此图案历经数百年依然色泽鲜艳。
从各式各色的波斯地毯中,人们还能看到伊朗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博物馆前厅墙上的几幅挂毯中,有一幅甚至还包含了龙凤图案,栩栩如生,展示出中华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博物馆的大堂里,两名地毯技师正在对两条旧地毯进行修理,他们紧张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了波斯地毯的做工严谨和伊朗人对波斯地毯的热爱。趁其中一位技师停下来休息,我们和他攀谈起来。他表示,现在博物馆的地毯修理部不对外营业,他们只负责维修和保养馆内珍藏的千余件地毯,地毯出了小问题几天就可以修理好,如果需要大修,则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伊斯兰革命胜利后,伊朗的地毯业得以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之一。在伊朗街头,地毯店铺随处可见,各种档次、款式的手工地毯应有尽有。但是由于近年来伊朗通货膨胀严重,地毯价格一路攀升,一块中等质量的小地毯价格就达到了七八百美元,好的真丝地毯要价甚至高达数千美元,不能不让许多顾客望而却步。不过,由于波斯地毯名扬天下,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收藏。 (孟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