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时,在商店购买一次性商品,包装上都标明这些商品的回收点
到德国读研,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分类摆放垃圾。在德国,居家庭院中都配有三种大型回收桶,里面放着不同颜色的垃圾袋:绿、黑、蓝,分别装纸质,菜叶果皮,铁罐等。这些回收桶下面都装有轮子,好让定时来的垃圾处理员推到垃圾车前清理。一开始,我觉得这么做很麻烦,渐渐地,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入乡随俗,变得习惯了。垃圾袋从哪里来呢?市民可以去市政厅专设的办公室领取,不花钱。
平时,在商店购买一次性包装的矿泉水、啤酒和可乐、柠檬等碳酸饮料,包装上也都标明这些商品的回收点,就近分散在各处。另外,各个贩卖处,也就是超市了,也会在自己卖的商品外包装上盖戳,表示由自己回收。比如,我买一大瓶可乐,同时得预付0.25欧元的押金。几次购物后,我就可收集起来带到超市返还钞票。不收押金的玻璃瓶,各店也会设有专门的回收桶。这样的统一管理,加上德国人的自律意识较强,因此回收率很高。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回收的饮料灌装瓶,则由专业人员清洗后重复使用,而且绝不像国内那样降等级使用。比较而言,德国这么做更能让资源的使用最大化。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更是不存在。
去超市总要用到购物袋吧?在德国,购物时店家不给顾客提供购物袋,而是自己带个棉布口袋。不过,有的商店也给顾客提供帆布和棉布材料制成的购物袋。这些均要顾客自己掏钱购买,价格从几欧分到几十欧分不等。最贵的大概要1欧元一只,合人民币十元。德国人喜欢物尽其用,所以,布购物袋的使用比其它材料做的购物袋更为环保,用脏了就将其丢进洗衣机里洗洗再用。
还有,有的布袋上印着各种精致的画面,大都是超市的宣传画,拎出去等于给超市做广告,这类布袋就免费了,店家和市民两方都得利。
不用时,人们都把购物袋折叠起来,放在包里随身带着。有的时候,我临时去超市又没带购物袋,就把商品搁进超市里备好的废纸箱,就这么捧着回家。有的时候,我还看见老人拎着竹篮子去购物呢,那情景让我想到国内爷爷奶奶当年购物的情景,倍感亲切。如去面包房购买面包等,糕点则用纸袋装着,隐约地透出浓浓的香味呢。
我来德国时,带了一个清华大学绿色协会发的购物布袋,在国内倒没啥用。我第一次拎着这个布袋去附近的超市购物,排队结账时,居然碰到了好几位校友热情的招呼。原来袋子上绿底白字写着学校绿协的标语,非常醒目。看来用着这个购物袋能走遍世界。想到这里,让人感到高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