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长春师大读大三的外甥晶晶去年10月获得美国海洋大学国际金融管理的“2+2”,大年初一就要去上海,初二从那里乘飞机去东京转机到美国俄亥俄洲波特兰,此后,他将在有100多年历史的美国海洋大学度过两年的留学生活。因此,他和妈妈今年在家里吃的年夜饭便提前到除夕的前一天,除夕,他还要去爷爷奶奶家团聚。
吃饭的时候,桌上的话题便一直围绕着晶晶展开。长春师大只有两个“2+2”名额,晶晶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其中的一个,他的各项成绩达到了奖学金标准3.0以上,这对于这一大家子来说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只是在高兴之余都对孩子一个人远赴大洋彼岸表示出担心,一桌人没有一个去过美国,但大家此时好象都在美国生活过似的,都把自己或多或少对美国、对俄亥俄洲所了解的东西全部翻了出来,“指导”起晶晶。舅舅开玩笑说,在走之前赶快把头发剃得短一点,在美国理个头要20美金呢。而晶晶妈妈的知识最为全面,因为她早已网上网下地全部搜罗了解了个遍,如果去俄亥俄旅游的话,她的水平完全可以当个导游了。
其实,从去年10月份儿子争取到“2+2”名额后,晶晶妈妈对儿子去还是不去,犹豫了很长时间,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去海洋大学留学,家里必须拿出40万块钱作学费,而这么大的投资对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投入产出比是否值得、孩子能否真正学到知识、这么大的教育投资对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父母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选择。对于家长,这是为孩子的未来甚至人生作出选择。在经过两个月的多方咨询了解后,父母终于决定:让孩子出国。
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是尽一切可能提供物质上的条件,而接下来所有的一切都要孩子自己面对。晶晶对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充满了信心,他从寒假开始,天天在家跟妈妈学烧菜,因为舅舅说,以后想家的是自己的胃,趁现在多学会烧几个菜,去了美国想吃中国菜就可以自己做。新买的相机这些天也在不停地拍摄,要把身边的东西“记录”下来带走。
腊月二十九的团圆饭,多了一点惜别的味道,因为晶晶与家人两年后的团圆饭至少还要再等600多天。(马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