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与学历相关的领域流行“双”字概念,如“双学籍”、“双学历”甚至“双硕士”等,如今针对理财规划师考证又出现了“国内”+“国际”的双证课程。这个所谓“双证”究竟是市场炒作还是市场需求?现今规划职业类“进阶”求学,真的已经到了“非双不可”的地步了吗?
即使不考证也会和理财发生关系
可能所有人都曾有一个“理财梦”,可部分人每月月底还是会沦为“月光族”的悲惨境地。可当你听完这次理财课后,你的心境可能会由凄惨彷徨转为欣喜若狂,如果你是月光族,且每月收入=支出,那么恭喜你已经进入经济学概念里的“消费时代”。这期试听课程是国家理财规划师C hF P +特许财富管理师C H WM双证课程,同时也是一期关于理财内容的免费讲座。这次课程主讲教师是国家理财规划师职业鉴定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大君融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毛丹平。
其实与经济领域课程没有接触的人,多半不会对这类理财课程感兴趣。可现今办公室多是以K线图、基金、债券、保险和股票等为聊天谈资风向标的,就算你的金钱神经再“大条”也要对其略知一二,了解大致行情走向。而在课程开篇,主讲老师毛丹平就列举生活中“王博士”和“黄大户”的这两个真实案例给学生分析理财的重要性。而这两类人又都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王博士”属于只懂投资而不懂理财甚至于生活的人,而“黄大户”则属于“盲目自负”,不相信理财可以致富的人。这些取自生活周围的人物有着灵动、鲜活的性格特点,让台下听讲的许多学生回复老师说:“其实,自己周围就有类似这样的人存在。”通过毛丹平的分析,台下们的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个观点,“关于理财,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毛丹平根据案例最后总结说,2008年金融投资市场的诡异变化可以让人明白,“如果投资理财是一座殿堂,通往殿堂的每一道门是一个投资工具,这些门从低到高,依次表示了过去一年的业绩,而最高处就是过往收益最高的地方。那么人们投资理财,并不一定选择收益最高的部分,因为收益最高也意味着风险最大。人们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建立起一个最佳投资组合,此涨彼跌之时,依然能规避风险,获得收益。”
“双证”源于就业需求和职业证明
如果仅是一个理财师考证,如今考证市场真的是“双证”天下了吗?毛丹平说,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金融机构不断推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个人理财成为金融机构竞争的主要策略。在金融机构由“产品为中心”向“客户需求为中心”顾问式服务模式转型中,其个人理财业务能力将决定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此类专门人才。
而所谓“双证模式”,即国家理财规划师C hF P +特许财富管理师C H WM,两者间并不矛盾冲突。国内证书是类似从业资格证书,而国际证书是学历证书。毛丹平说:“其实,理财师双证书概念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它是业界发展趋势也是未来从事相关行业的敲门砖。双证模式是市场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产物。”
毛丹平在课堂上建议有意向成为职业理财师的学员说,理财规划师属于相对专业的一类职业,需要一定的“入门基础”及“资格认证,如银行的个人业务部管理人员,培训经理、客户经理和理财专员,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和客户经理,保险公司的培训经理,营销部管理人员、营业部经理、高级业务员、基金公司销售经理、投资中介公司、咨询公司及经纪公司专业人员,提供理财咨询的其他专业人员如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在校金融、经济、会计、管理专业的学生等,比较适合理财规划师类职业发展。(董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