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消息: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今年3月5日,是中国前总理周恩来诞辰110年纪念日,尽管这位中共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领导人物去世已有30多年了,但时光的流逝和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却并未使他远离公众的视野。
每当人们回顾起周恩来的政治生涯,必然会提到法国巴黎,1922年至1924年,周恩来在法勤工俭学期间,就曾居住在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戈德弗鲁瓦(GODEFROY)街上的一家小旅馆,并在那里从事早期的政治活动。
当年的小酒店今天仍在营业,旅馆边的墙上悬挂着周恩来纪念碑和铜制浮雕肖像,也把这一原本有些僻静的角落变成了“中国红色之旅”的著名景地。
“斗室”做“党部”
关于周恩来在巴黎生活经历的记载虽然并不很多,但都提到了周恩来曾经住过的那家小旅店。
有资料显示: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这一组织的负责人。当时,周恩来就住在巴黎戈德弗鲁瓦17号旅馆内的一间斗室里,这里同时也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党部”,他们创办的理论刊物《少年》(后改为《赤光》)的编辑部,也设在这里,李富春、邓小平等都曾在编辑部工作过。
现在还可以找到一张当年周恩来在小酒店前拍摄的照片,这张照片也证实了一些人的回忆:“有两年多时间,他住在城南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旅馆,有时去雷诺汽车厂做工。他自己做饭吃,尽管穿着整洁,但有一点‘装体面’的味道,尤其是那条裤子,可能是穿得太久的缘故,裤腿似乎越缩越短了。”
同在法勤工俭学的聂荣臻后来写道:“恩来在法国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住在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7号一家小旅馆里,真可谓身居斗室,惟一的一间住房不到10平方米。这里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们办刊物和进行党团活动的中心。人多了,实在装不下,就只好到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活动。每当我到恩来那里,总见他不是在找人谈话,就是在伏案奋笔疾书。吃饭常常是几片面包,一碟蔬菜,有时连蔬菜也没有,只有面包就着开水吃。”
聂荣臻还记得,1924年6月,周恩来接到党的通知,要他回国工作,他高兴极了。“我们几个人在我的住处为他送行。我弄了些葡萄酒,开怀畅饮,由于高兴,恩来和大家居然都喝得有些醉意。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回忆父亲的书中,谈到了1974年,邓小平在参加联合国大会之后,从纽约乘法国航空公司飞机,先到法国巴黎,再换乘中国民航飞机回国。“在法国,父亲曾经让使馆工作人员帮忙,寻找20年代他和周恩来等人在法国从事中国共产党地下活动的旧址。在一个名叫意大利广场的地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旅馆……由于保安的原因,他不能随意下车。车子到了意大利广场,绕行两周,也没有找到那个他们当年住过的小旅馆。父亲从车窗往外望去,不胜感慨地说:‘样子变了。以前总理、富春和我们几个,常常到对面的一个小咖啡馆喝咖啡。’”
据说,离开法国前,邓小平还请使馆帮忙买了200个牛角包和各式各样的奶酪,带回国后,他亲自分配,把这些面包和奶酪分送给同在法国勤工俭学和参加革命的周恩来、李富春、聂荣臻、蔡畅等老战友。
为了纪念周恩来,法国政府于1979年10月特别在这家小酒店前设立了周恩来纪念碑。纪念碑是一块固定在酒店外墙上的绿色大理石,上面镶嵌着周恩来铜质浮雕头像,铜像下面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周恩来”三个中文金字,并配有法文说明:“周恩来,1922年至1924年在法国期间,住在这所房子里。”
纪念碑落成时,正在法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和时任法国总统的德斯坦共同为纪念牌揭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