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琦,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等刊物审稿专家,曾赴英国埃克斯特大学学习。发表论文百余篇,独立出版专著、教材5部。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国际经贸领域最高学术研究奖——第十二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和第十三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其教材连续两届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论文入选 “2006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当16岁的梁琦在家乡那片简易的舞台上以优美的跳、旋、展、转、绷的形体动作演绎着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悲欢离合时,她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在经济学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并在这个世界里舞出了炫目的别样风景!
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
在上大学之前,梁琦是家乡县城的一名舞蹈演员。在来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南大)之前,她是中南工学院的教师。在搞经济学之前,她是一名数学讲师。在她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次转型,最近的一次则是10年之前。
1998年,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在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的推荐下,梁琦赴英国进修,从而开始了与西方经济学的零距离接触。
英国埃克斯特大学的经济专业是全英国的“五星级”,正是在那里,刚跨入经济学大门的梁琦如同来到一个辽阔广袤的世界,浩瀚的资料、纷繁的理论,让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那年在埃克斯特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的还有一位来自中科院的物理学家,一位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给了我很多帮助,教我如何查找研究资料,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合作,以及看哪个电视频道好练听力,做什么样的三明治去泡一天图书馆,样样都教我。”梁琦说:“更重要的是,从他那里你可以感受一种科学精神,使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生活节奏,周末以外的每一天都是在紧张读书。”
充实的读书生活和便捷的学习条件让梁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正是在英国,梁琦开始接触西方经济学,她发现经济学是一方很有意思的天地。
“那时,我最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好的导师,一个对中国特别友善的英国教授。”梁琦的导师菲利普斯是英国著名的数量经济学教授,对中国很有感情。他曾经多次来到中国讲学,和南大商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友谊。菲利普斯教授经常邀请梁琦到家中参加Party,帮助她训练听力。每当系里举办活动,菲利普斯教授总会专程来接梁琦一起去,让她在与外国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提高听说能力。梁琦的每一点进步,都能从导师那里得到肯定和鼓励。“对我来说,直接在国外开始学习西方经济学,少走了很多弯路,节省了很多时间,是一条捷径。”
出国以前,梁琦是运筹学和统计学教师,写文章都是性情所致。当年,她和同事们一路快乐地游览三峡、尽情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后生出无限感慨,回来即写就两篇论环境消费和生态旅游消费的文章,在《消费经济》上发表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便再接再厉,又写了一组《论绿色消费与观念更新》、《从生态经济看人类的食物消费——兼论我国生态消费观》、《构建生态消费经济观——兼评我国适度消费理论》的文章,陆续在《经济学家》等刊物发表,她那些“天人合一”的消费观在消费经济领域至今常被引用。1998年的一天,在观看完电影《泰坦尼克号》后的几天时间里,她被男女主人公凄美而真挚的爱情所感动,一气呵成一篇6000余字的文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或许文学家艺术家从泰坦尼克号看到的是爱情的唯美,而经济学家从中看到的是学习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快,文章以《泰坦尼克号的经济学意义》为题发表。
就是这么一位写文章完全是从性情出发的人,回国后写了一篇关于内生经济增长的文章后,便转头搞起了“国际结算”,但这一次却不是性情所至,而是工作需要。当时,系里因为教这门课的老师调走而无人接手。初听到“国际结算”她莫名其妙,对它的全部了解仅限于“结算”,这既与梁琦原来的专业数学无关,也与她在英国学到的经济学无关。一位女同事当时好心地劝她:“俗话说女人40不学艺,你还从头去学?”她却只是简单地想:“读书人反正是读书,读啥不是读?”就这样,在国际结算研究的20年史料库里,她潜心攻读,几乎将所有可能找到的相关报刊文献全部读完。她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研究一边教书,终于撰写出一本后来连续两届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教材的《国际结算》。
真正第一次让中国主流经济学界广泛知道梁琦的名字,是在她与杨小凯教授讨论的文章发表之后。杨小凯教授的一生堪称传奇,后来成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系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是最著名的华裔经济学家之一。她与杨小凯教授关于传统4大贸易定理的讨论文章同时在《经济学》上发表后,当年也同时被每年选择10余篇文章入编的《中国经济学》转载,主编在“前言”中写道:“这组争论文章表明,杨小凯所建构的理论,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中国,在2002年的时候,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此后,每次到北京、上海去开会,经常会有人走过来惊讶地告知“我们还以为‘梁琦’是位老先生呢”,“我们以为‘梁琦’是个男的呢”。
两年后的一天,梁琦惊闻杨小凯教授英年早逝,非常难过,至今,每每在网上看到杨小凯教授写的那篇“对梁琦批评的回应”,她都会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