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近年来于日本脱颖而出的二胡演奏家陈敏,祖籍浙江嵊州甘霖,在上海接受音乐教育。1991年赴日留学,毕业于共立女子大学后,开始二胡演奏生涯。2001年,与东芝EMI签约之后,每年推出一张CD,张张热销。陈敏的最大特点,是以日本的演出和推广方式来包装中国二胡,直接进入日本主流社会,拥有无数日本“粉丝”……
来自远古的“原声”
一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二胡演奏——陈敏旅日10周年巡回演出——从一身旗袍的亮丽到一身戎装的帅劲,尽显中国风采的陈敏,以其惊艳的方式驾驭日本舞台。
她自拉自演自报幕,不仅一口纯正的日本语让人惊叹,而且以很日本的“气声”表述法娓娓道来,用亲切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那一瞬间,全场的日本人“粉丝”的眼睛都发亮了。
美是一种气质。二胡依偎在她身旁,或似孩提的伙伴,或似缠绵的情侣,或挎在腰间成为她骑跨的一匹草原骏马……,本来单调的二胡独奏,在她的膝上手下有声有色,飘逸出风采,演绎出感动。
当一曲乡愁远远地悠悠而来,撩拨起那似曾相识的感伤时,邻座的日本老大娘悄声说,她好像在娘胎里听过……呵,在娘胎里听过的声音,那可是天籁! 这可能就是日本人特别喜欢二胡的缘由。 原来,他们在琴声里找到了“原声”。曾有学者研究说,日本人来自蒙古的骑马民族。也许吧。但此刻,与其相信纸上的考证,不如去感知弦间的“原声”。那是一种必须用心去静听、去倾听、去回应的声音。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大唐王朝那位诗翁所说的就是这种“原声”。可惜,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过于忙碌,时常把“原声”给忘了。
陈敏在依依不舍地寻求着这种“原声”,寻求着以惊艳的现代讲述朴素的远古。她找到了她生命的表现方式:在两弦之间,在中日两国之间,在环宇的舞台上。
以二胡为代表的中国民乐,近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日本掀起一波又一波视听风潮。陈敏适逢其时。她是幸运的,她拥有她心爱的二胡。
二胡被称作“中国的小提琴”。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二胡的运弓与小提琴大为不同,二胡弓的马尾使用正反面运行。这是中国哲学的表现法吧?这是中国人的正反思维法吧?就这样,二胡在悲喜之间如泣如诉。陈敏运弓娴熟自如,犹如她对人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