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西班牙欧浪网消息,葡萄牙劳工总会的官员日前在电视台的节目中说,“近两个月来,一共有4万多家大小型公司破产”,而且有些领域的情况更严峻,如汽车工业、酒店业、药品业、公共通讯业等是破产的始作俑者。那么2009年,葡萄牙华人的三百店又如何呢?记者最近专门对部分葡国华人三百店进行了调查。
时刻会遭到关门的命运
“三百店”的意思是有很多东西,达三百种,即杂货小店。2008年后,华人三百店的发展已显得后劲不足,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疲软,表现在整个葡国社会的购买力逐渐下降,商品不能适销对路等,而葡萄牙的大公司也相继介入三百店市场的竞争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和中国人的三百店相比,这些大公司直接从中国国内厂家订货,在价格上的优势与葡国华人的三百店无法比拟。
距离北部中心城市波尔图20公里外有一个小镇,记者曾经看到过一个做了十几年餐馆的青田老板,在2008年不到半年内一连开了三家三百店,一家比一家规模大,而且越大生意越好,这种示范效应在当地葡国华人中迅速掀起一股三百店热。到了2009年,据从该地区来的人说,那个只有3万人口的地方虽然只有4家中餐馆,但三百店已经有10多家,其中一个温州老板就有5家店。
但盲目而乐观的经营扩张在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后终于开始让葡国三百店品尝苦涩的滋味。
据不完全了解,现今葡萄牙各个大小百货公司的价格仅仅比某些批发仓库略高些,但比青田、温州人的三百店还要低出许多,而青田、温州华人的三百店的货都是从批发仓库拿来的,在价格上已经没有多少优势,但还是要比某些印度人的仓库的价格高。如此发展下去,华人三百店的市场份额就被他人无形吃掉了。
近几年葡国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上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华人的三百店还在墨守成规。经济危机开始后,失去了本地人市场的支持,巴西人、非洲人的家庭也不敢像过去那样铺张,一切日用品消费都开始节俭,华人三百店走向萧条已是大势所趋。
如此分析,华人三百店在此次经济危机中要经历一段漫长的、痛苦的历练过程,而当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形势,价值规律就会起作用,一些三百店就会遭受到关门的命运。
消费十几元就成大客户
在近里斯本的塞杜巴区移民人口最多的聚集区,有一家开了7年的华人三百店中,记者与青田老板攀谈了很长时间,说起店里的生意,老板说差是差了一些,但没有想象的那样差,一个店面每天的销售额下降了300欧元左右。除了服装销售情况不好外,主要是过去的很多巴西、东欧的老客户都不来了,据说是失业回国了。
他说过去那些移民老客户走进店里出手就是将近50、60元的货,那些盘子、杯子之类的东西一买就是十几套,购买十几元货的人他都看不上眼。
但现在不同了,这些客人进店消费都是零打碎敲。一个客人一次能够消费十几元就是大客户,老板心里就高兴得不得了。好在自己的店开得早,非洲移民老客户多,虽然移民客人失去了不少,但生意还能维持,就是钱少赚些罢了。说话间进来几个莫桑比克的移民客人,在买下一些生活用品后,其中一个老人拿起一个工艺品花瓶问起价格后又放回了原处,说过一段时间再来买。
对此三百店老板感概地说:“你看,这些都是我过去的老客户,要在过去问完价格拿起就走,现在就不行了。说是过几天再来买,实际上就是不能买了,或者要等有了工资再来买。经济这样差,人家能省就省了。
在里斯本货行旁的一家三百店中,记者与一个过去的采访对象进行了调查。他说自己的客户基本上很少有南美或东欧人,几乎一色都是黑人居民。
但经济危机后尽管他调整了商品的价格和种类,但生意还是下降了不少。在二年前的圣诞节前后,他的店里光礼品包装纸就卖了12箱,但去年开始就只卖出去3箱,与过去相比不敢想象。在绿线地铁站ARROIOS附近的一家大型三百店中,面对记者,女店主沮丧而茫然地直摆手:“那些本地人很少来买东西了,我们的店也就没钱赚了,生意很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