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给孩子将“死亡”要有策略(2)
2009年04月03日 16:10  来源:新文化报   

    相关链接一

  心理专家:孩子认识分为这几个阶段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年幼儿童对死亡的认识一般经历这样两个阶段:

  1.分离的阶段:0~3岁,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的差别,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在此阶段亲密和持续性的身体接触最重要。

  2.结构性阶段:3~6岁,学龄前的儿童理解的“死亡”即躺下不动、不呼吸,会玩“办家家”装死,但不能辨认“生”与“死”是无法共存的,常认为死亡是可逆的、暂时的,就像卡通片一样,还常将死亡与睡着或旅行相联系,有时会害怕睡觉。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会对死亡充满幻想及魔术性思考,相信自己的思想或行为会导致某人死亡。儿童还会将“死亡”与“老年”相联,但不确定什么是“老年”。除非重病的儿童从成人那儿得到相关死亡讯息,一般儿童不认为自己可能会死亡。这个年纪的小孩需要持续性的身体接触、重复的再保证和温和的教导,直至成熟的死亡观初步形成。

  此后便是6~12岁对死亡认识的功能性阶段和12岁以上的抽象思考阶段,走向成熟的死亡观。由此,对于死亡,再小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回避死亡话题,反而会压抑他自然的生命体验和感受,而令这些体验和感受难以找到疏通的途径。

  相关链接二

  教育专家: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安全的

  家长困惑:电视新闻里总有一些关于死亡的消息。我是否要向4岁的孩子讲解战争、恐怖主义和如同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

  专家支招: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这些可怕的事情和景象。如果孩子已经从电视上看到了,和你讲汽车爆炸或者流血了,就让他说下去,这样你可以知道他会有哪些事情不理解,可以及时纠正他的误解。有些事情就发生在你们的城市,或者可能会在你们住的城市里发生,但不要把你的担心和忧虑告诉孩子,相反,你要告诉孩子,当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有警察、消防队员和士兵保护我们,最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安全的。

  家长困惑:我该带5岁的孩子去参加亲人的葬礼吗?

  专家支招:这完全取决于你。你要考虑你的孩子是否能坚持在整个仪式进行过程中保持安静,看到大人们悲恸欲绝的样子他是否有承受能力。如果你觉得孩子应该参加,你要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事先告诉孩子葬礼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例如,“全家人包括亲戚们会聚在一起共同分担悲伤。”也可以更具体些,告诉孩子房间会如何布置,遗体会摆放在何处,以及告别是怎样的。还可以事先告诉他:“也许大家会因为难过和思念而哭起来。”如果可以瞻仰遗容,你要提前告诉孩子,奶奶的身体和她活着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而且不要指望孩子也会表现得像你一样悲痛,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死了就是永远也不能回来了。如果你担心这种经历会让孩子不愉快而避免让他去参加葬礼的话,他也许会感觉自己被排斥在外。但专家认为,如果孩子自己不愿去,不要勉强他。

  相关链接三

  看看美国家长咋给孩子讲“死亡”

  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总是作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并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绝大多数美国家长是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的。他们断言:可能有那么一天,家中一只小狗小猫或家庭成员真的归西时,孩子便能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美国的一些小学校里甚至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

  尽管也有人认为这么做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但大多数教育专家和家长却对此表示支持。孩子们还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把准备好的五彩缤纷的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送上祝福的话语,微笑着目送他告别人世。(王璇 整理)

编辑:董方】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