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10万研修生中,八成来自中国,平均每个研修生三年被克扣300万日元左右。在日本,维护研修生权益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留日研修生生存状况调查
据日本媒体报道,2007年12月11日,日本岐阜县岐阜市一家缝制工厂的5名中国女实习生向《中文导报》申援称,她们遭到该企业强制遣返,而且按照日本《劳动基准法》,企业还拖欠了她们每人435万日元(100日元约合6.5元人民币)的加班费和工资。日本研修生问题再掀波澜。
目前, 在日本的10万研修生中有八成来自中国,日本劳动组合(工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均每个研修生三年被克扣的劳动所得在300万日元(约合20万元人民币)左右。在日本,维护研修生权益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日本大都市电视台时事评论员莫邦富一针见血地指出:“研修生问题就是日本的血汗工厂问题”。日前,日本厚生劳动省提出了一份修正方案,并将在明年提交日本国会进行法案的表决。
2007年年末的一天,本间高道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在距东京300公里左右的日本岐阜县街头一家茶店里,他正在谈判,对象是当地黑社会的老大。对白像电影:老大拖着长音问道“你的家人生活得还安全吗?”本间则大力地拍着桌子:“你敢威胁我吗?” 顾客一下子都被吓跑了……
本间高道,岐阜县一般劳动组合的理事长,同黑社会老大谈判的经历在他的人生中已经多次出现。
劳动组合类似于中国的工会组织,但不是企业内部的工会,而是代表一个阶层或者类别工人权益的组织。岐阜县一般劳动组合代表的是中小企业小时工的利益,本间告诉记者,“从5年前开始,有中国的研修生进入我们这个劳动组合。”从那时开始,本间开始了不断代表中国研修生向企业主讨还法律规定的劳动所得的艰难历程,他面对的是中小企业主们雇来的谈判代表——黑社会老大。
研修生溯源:
日本的血汗工厂问题
研修生是日本特殊制度下产生的特殊外来劳工。
中日友好协会的冈崎温见证了那个年代,他是最早引入中国研修生的人。他告诉记者,名古屋与南京市是友好城市,在1980年,当时江苏省提出来想要到日本学习种甜瓜,于是在中日友好协会的运作下,江苏省外办派了6个农业研修生来到爱知县学习,这6个人可以算是最早的研修生,而他们当时都是省级机关或者农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冈崎记得当时的组长后来还官至江苏省副省长。
然而在东京大都会电视台的评论员莫邦富看来,所谓的研修生制度反映的是日本一方面不想承担开放劳动力市场带来的义务,一方面又想得到廉价劳动力的事实。“日本研修生问题就相当于国内的血汗工厂问题。”
日本的研修生,大部分来自中国。据统计,目前在日的中国研修生近10万,约占总数的80%,主要分布在纤维制造、食品加工、电子、运输及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中小企业。
“岐阜县是日本传统的纺织基地,当年很多女工从全国各地来岐阜工作,可以说是写就了一部日本女工的兴衰悲哀史。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人力、土地等成本不断上升,日本的成衣业逐步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国,岐阜县是目前日本唯一保留了纺织业的地方,这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作为廉价劳动力的研修生的支撑。”本间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