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贾玉奎
11月3日上午,古城常州晴空万里,风轻云静。我有幸在天宁寺一游。佛家圣地,我去过不少,并无多少思想火花闪现,也未曾留下些许诗文。
而这一天,在常州天宁寺,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让我似乎一下子参透玄机,难以忘怀……
一
愉悦自己的景色,便是好景色。
刚刚完成了一项连续通宵达旦的紧张工作,释重负,爽身心。此时进入常州天宁寺,看景景美,看物物亲。
有幸来天宁,禅寺夫如何?我概括了一下,常州天宁寺四个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建于唐朝永徽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几经毁建,几度更名,历尽沧桑,千年古刹名符其实。
二是名气很大。开山祖师是法融禅师,当年乾隆曾三次到此拈香,御笔亲题“龙城象教”匾额。
三是规模雄伟。主要殿宇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三室、两阁,总面积100多亩,“五大”即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名闻遐迩。
四是位置优越。雄踞常州东门外,前俯千古悠悠之京杭大运河,后倚水清林茂之红梅公园。我登上塔顶之时,俯望四周,但见小桥流水,绿树葱茏,一派江南水乡的韵致。
天宁禅寺好,天宁宝塔雄。天宁禅寺的一号建筑是“天宁宝塔”,八角形布局,13层,高达150多米,建筑总面积2万7千平方米,为中华佛塔之最。宝塔肃穆、典雅、厚重、壮观,庄严垂顾众生,祝颂天下安宁。
阁顶最高处的“梵音阁”,有“天下第一高钟”,全铜制作,重3万余斤,号称全国悬挂最高的钟。梵音阁外圈墙壁上,是柳公权书写《金刚经》全文,镌刻在千年香樟木上,8000个8厘米见方的大字,苍劲古朴,力透木背。
佛塔前有2千多尊汉白玉小宝塔,宝塔身外饰5万块镌佛玉石。塔内每层置铜匾,飞檐翘角置风铃。我漫步顶端塔周,看装饰古朴,闻风铃叮铛,历史烟云,生命浮华,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时光的苍桑感、人生的沉郁感油然而生。
在天宁寺院的草坪上,散布17个石刻佛家少年。打禅者,诵经者,瞌睡者,练功者,嬉戏者,煮茶者,逗趣者,沉思者……有的勤奋可敬,有的笑容可掬,有的顽皮可爱,有的滑稽可笑。虽然缺乏古朴,也是匠心独运,与禅寺、宝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法华经》云:若见宝塔,即见如来全身。与宝塔合影,也表敬仰之情。
二
常州天宁寺地基之广,殿宇之高,佛像之庄严,珍藏之丰富,确实令人提气长神。更兼寺内楹联众多,墨宝如神。
且看宝塔正面横匾,乃乾隆手迹:“龙城象教”。“龙城”乃常州,乾隆所封。
再往上,又一匾:“共生吉祥”,其寓意平凡之中涵蕴大气。
最高处再一匾,书:“仰之弥高”。这是当年颜渊喟然长叹之语,颂扬孔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其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我想,用以譬喻那些真正的伟人、德高望重的人,又何尝不是一个好辞!
我掏出随身所携小本,记下寺内好楹联:
妙相慈光瞻玉佛,慧风法雨化龙城。
众生度尽方从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庄严绝妙雨曼陀花,色相俱空证菩提果。
慈航通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甘露洒人间现清净身说平等尘。
百千万劫寻声救苦普施无畏度迷津,三十二应现身说法广化有情登觉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