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事情的真相如何,中国留学生从方鸿渐时代流传下来的“拍一张克莱登大学的照片回家告慰二老”的传统,似乎仍未远去
中国留学生在法国“大量购买文凭”的事件,是由法国《世界报》(LeMonde)4月15日首先爆出的。
《世界报》说,自2004年开始,已经有数百名中国学生被指向法国土伦大学企业管理系购买了文凭。去年法国警方在调查一起中国留学生被欺负的暴力事件时揭发了这起贿赂丑闻,并曾通报给中国驻法大使馆。
2008年10月,该校一名中国女学生因欠下一大笔债未还清而被殴打。这令警方开始怀疑这所大学的管理。2009年4月9日,警方对该校企业管理系办公室进行搜查,并带走了所有中国留学生过去4年间的试卷。
报道称,企业管理系主任向警方坦承,曾有一名中国学生来找过他,并提出以10万欧元为60多位中国学生换取学士和硕士文凭,平均每张假文凭价值2700欧元。
报道还说,在土伦大学企业管理系,当考生为中国人时,考试过关几率明显提高,几乎100%的中国学生都能拿到硕士文凭,其他国籍的人(包括法国人在内),这一比例只有60%~70%。此外,有100多名中国学生的法语非常糟糕,“甚至一句法语都不会说”。
官方网站的表述说,土伦·瓦尔大学成立于1968年,是法国重点公立大学之一,位于法国南部土伦市,全法综合排名72位。按照法国教育部的统计,1999年法国高校在校的中国学生不到2000人,到2007年已经激增至22452人,中国已是法国第三大留学生来源地。加上正值中法关系的敏感时期,这个新闻顿时在法国和中国留学生中引发了层层涟漪。
《费加罗报》发表了纠正性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随后的4月16日,法国另一家有影响力的大报《费加罗报》发表了题为《大学:对文凭买卖的调查》的文章,综合了司法方、校方、学生方的不同态度,并指出了背后大学和语言机构的利益驱动因素。
文章说,法国很多大学往往对法语不太好、或者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留学生也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因为一来可以通过留学生的学费改善学校的财务状况,二来可以扩大学生数量和教职人员数量,使学校规模变大,三来则可以显现出学校的国际性,更具吸引力。
另外,法国和德国在招收留学生的时候虽然也有类似托福考试之类的语言要求,但会相对比较宽松,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这些留学生到法国或德国后一年内的语言学习来攻克语言关,而这个阶段的学习是需要交学费的,不同于此后的高等教育,大多数都是免费的。换句话说,这些学习语言的学生能为学校和语言培训机构创收。
《费加罗报》4月16日还发表了对土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皮埃尔·荣斯(PierreGensse)(即涉案系系主任)的采访《土伦假文凭事件:没有任何有组织的作假》。文章开篇就指出,近日对此事件的报道有很多“失实之处” 。
首先,荣斯澄清了《世界报》上的一些数据错误。《世界报》说2008年该系给300个中国留学生发了文凭,但事实上,近几年加起来一共才130个中国学生从该系毕业。
此外,对于中国学生考试通过率100%这一说法,荣斯说,系里每年发十个专业的文凭,只有一个专业(企业硕士 )去年14个中国学生全部通过,而这个专业的10个法国学生中,也只有1人没有通过。
荣斯还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给全系学生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详细罗列了近几年企业管理系不同国籍学生通过率的官方统计。其中,2008年,法国学生的通过率是86.22%,而中国学生是59.6%。
《费加罗报》问,您说买文凭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另一家电台又说不排除个别比较“仁慈”的老师对中国学生网开一面,这个怎么解释?
荣斯说,在土伦大学企业管理系希望修改成绩以获得文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那意味着需要买通整个8~1 5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
他坦承,确实有学生曾找他行贿,且系里还有另一位女教师也收到了类似的电话和邮件。年初有个学生找到他,表示给他10万欧元,希望他能让60~80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顺利通过第一学年的考试,不过只是为了通过考试,不是为买文凭。
荣斯还说,这60~80名“学习有困难”的中国留学生,是学校去年开展的扩招计划产生的副作用。因为这个计划,校内的一个委员会强制要求他们系接收了不少没有通过法语口试的学生(企业管理系的194名中国学生里有138个是那个委员会只看申请材料不加面试就收进来的),而这些学生入学之后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