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指一挥间,50多年匆匆过去了。但记忆中可敬可爱的周总理那挺拔的身影,常在脑海里回旋。周总理是我一生中最崇敬的人。我在印尼有幸三次近距离目睹周总理的风采,他的音容笑貌,令人难忘。
芝甘北小镇我的家
我于1942年5月生于印尼西爪哇一个小镇芝甘北,家里兄弟姐妹九个,我排行老五。我们家境原来还可以,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一家碾米厂。后来因为子女多、负担重,父亲为了多赚钱养家糊口,在开碾米厂的同时还亲自到乡下收购谷子来加工。读小学时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就经常到父亲店里帮忙,有时还随父亲走村串巷去收购谷子。所以,芝甘北镇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烙进我童年的记忆里。但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还是万隆会议期间,近距离目睹周总理风采的日子,那真是一段令人振奋和激动的日子。
10米,我与周总理的距离
我12岁那年,两个哥哥先后到万隆华侨中学去读书,于是我们举家搬到万隆居住。1954年,我小学毕业后也进了万隆华侨中学。到学校没有多久,学校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周恩来将到印尼出席日内瓦会议,学校将组织所有的学生到机场欢迎周总理,一听可以见到景仰已久的周总理,我亢奋不已,感觉热血都要沸腾起来。
临近万隆会议召开之际,一个噩耗又传来,4月11日,主要搭载出席亚非会议的中方工作人员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在自香港飞往印尼的途中,突然爆炸,机上11名乘客全部遇难……这给尚未召开的万隆会议带来了极大的恐怖威胁,也使我们这些华侨学子产生了极大了愤怒,对敬爱的周总理的安全更是担心不已。直到确认周总理安全抵达万隆,我们一直高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1954年4月26日,天气格外晴朗,万隆机场到处都是迎接亚非会议召开的“AA”标志,机场外、马路上到处站满来接周总理的印尼华侨。
这天,天还没有大亮我就到机场等候了。当时机场里挤满了欢呼的人群。飞机降落后,不知谁喊了一声:总理来了!顿时,鼓钹齐作,红旗如潮,气氛升到了沸点。我与周总理的车相隔10米左右,所以,他的言谈举止,我一清二楚。刚下万隆机场时,也许是由于刚刚发生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周总理显得神情严峻。看到无数华侨们热烈欢迎后,总理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周总理在万隆机场发表了一个书面讲话,指出亚非会议的召开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一起讨论共同的有关问题,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与合作……演讲完后,周总理朝我们挥了挥手,然后,坐进早已准备好的轿车上。挂着五星红旗的中国代表团的车队,在人墙和掌声中缓缓前进。
车队靠近我身边时,我因为个子小,拼命往前挤,站在他们的前边,隔着玻璃我看到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我看到了周总理,他坐在副总理陈毅和大使黄镇之中。周总理穿着青灰色的中山装,他身板挺直,右手举在了右胸前,精神瞿烁,神采奕奕……我激动得不能自己,我盯着看,就怕看不够,双脚不由自主地随着车队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