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编写并主讲《中级美国英语》
本科毕业于淡江大学英语系的白小琳很快就在台湾的一所语言培训学校——台北语文学院 (现已改名为中华语文研习所)找到了工作,成了那里的一名中文教员。生性喜欢讲话的白小琳当起老师来像模像样,让学生们佩服不已,而这些学生大都是从英美国家来的外交官和商人。
才当了8个月老师,白小琳又赶上了改变她命运的一次机会。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兴起中国热。美国各大学纷纷增加中文系的招生。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中文系给台北语文学院来信,希望学校鼓励老师申请康大。当时的白小琳对留学美国并没有渴望。但经不住语文学院院长和父母的劝说,还是发出了申请信,很快被康大录取。
离开美国之音 抱头痛哭
康大中文系硕士毕业后,坚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传统理念的白小琳随着丈夫来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先后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中文。1979年美国新闻总署下属的美国之音中文部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美国国内招聘播音员。白小琳递上了自己的简历,很快就被美国之音录用。在美国之音工作期间,白小琳主持播讲了著名的英语教学节目《英语900句》,还亲自编写并主讲了《中级美国英语》。《中级美国英语》特别强调互动性,在节目中白小琳虚构了一个美国家庭,围绕这个家庭虚构了许多对话场景。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风靡中国。中国的“老三届”、“新三级”中众多学生都曾听过《英语九百句》和《中级美国英语》英语广播学习节目。
美国新闻总署(现已并入美国国务院)看中了白小琳的才华,挖她到该署的教育文化局担任全球团体交流项目官员。1984年离开美国之音的那天,以为自己要永远告别新闻行当,白小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抱头痛哭,旁边是一大堆自己做过的节目录音带。没想到白小琳不到两年就碰上该署开办电视台,名叫世界电视网,很快白小琳又过了一把电视主持人和制片人的瘾。
三进中国
1991年-1993年,白小琳离开美国,远赴中国,担任美国驻沈阳总领馆新闻文化领事。2002年-2005年,白小琳又远赴广州,担任美国驻广州总领馆新闻文化领事。这段经历让白小琳完成了从播音员到外交官的角色转型。广播电视从业经历和对中美两国语言文化的谙熟使白小琳迅速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每逢美国总统、国务卿等访问中国或其他邻近的亚洲国家,美国国务院都会抽调白小琳,让她出面协调。
从新闻文化领事的位子上退下后,白小琳回到华盛顿,在国务院发言人办公室下属的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担任了一年半的项目官员,专门负责跟成立不久的国土安全部协调。这时候,一个重大的机会出现了:出于外交战略的调整,美国决定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增派外交官,同时国务卿赖斯决定开设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其实早在1981年中美就达成协议,美国可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启动。谁去做首任总领事呢?国务院中国科和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对白小琳一直欣赏有加。他们选定了白小琳。白小琳欣然同意,从此以常驻外交官的身份三进中国。
热爱中国文化的白小琳很孝顺
作为一个很传统的台湾姑娘,虽然长期在美国生活,白小琳并未忘记自己的根。她随时随地都表露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在中国的很多公众场合,她都会穿着绣有大花图案和中国文字的唐装,戴着玉饰和珍珠耳坠,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白小琳的武汉寓所里也挂满了中国字画。她也经常说:“我是华裔,我选的东西很多都带有中国汉文化的元素。”当她从91岁高龄的父亲口中得知白家是中国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后代时,她表现出的是无比惊讶和自豪。她一再表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求证清楚”。
白小琳对中国烹饪也很感兴趣,喜欢吃青菜、豆腐、粉丝,从小到大家里都以中餐为主。向别人解释自己的名字时,白小琳也总是喜欢这样解释:“这个名字是父亲起的。琳是一种玉,把女孩子比喻成玉是很美好的事情。小就是可爱的意思。小时候我很好动,经常在外面爬山玩,晒得特别黑。有小学同学就问我:‘你怎么叫白小琳呢?你既不白,也不小!’虽然如此,我并不想改名,因为这是父母给我的,我就一直很珍惜。后来我即使在美国当了播音员,用的还是白小琳,没有用广播名。”
不过,最能说明白小琳传统的,既不是她的穿着,不是她的字画,也不是她对白居易的向往,也不是她的烹饪,更不是她对名字的解释,而是她的孝顺。
白小琳在美国念书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同班同学,那是一个白人男子,名叫Thomas E Lyle,后来那个人竟然成了她的男朋友,很快就要谈婚论嫁了。这时候白小琳为自己设置了一条底线:“我的父母里面,至少得有一个同意,我们才能结婚!”为了让未来的岳父岳母点头,在白小琳的授意下,她的男朋友展开了猛烈执着的感情攻势。这位中文系的白人男子坚持给白小琳的父母写信,还录音,表示以后在语言沟通方面没有任何问题,这样坚持了半年。因为白小琳的母亲是福州人,白小琳的男朋友甚至还在女友的帮助下学习福州话,以便今后有机会讨好岳母大人。凌厉的攻势之下,白小琳的父母终于同意了这门婚事。白小琳这才与美国男友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白小琳的母亲2001年去世后,白小琳好几次邀请父亲到美国来跟自己一起住。三进中国当外交官,白小琳也忘不了几次把年迈的父亲接到自己身边暂住。
“在世界这个舞台上,每个人既是主角,也是配角”
众所周知,眼下各国外交官都希望能够派驻中国,因为这是好差事,外交官往往需要提前占位子,更别说总领事这样的高位了。另据了解,白小琳是美国第一任派驻中国的女总领事(她上任不久,美国驻上海和北京总领事也由女性担任)。从普通留学生到高级华裔外交官,她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白小琳坦言,今天能够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很大关系。那就是:“在我的舞台上,我是主角,你不能夺我的光彩。在你的舞台上,你是主角,我也不会夺你的光彩。”
白小琳回忆说,她小时候其实是一个特别自我的人,“什么东西都是我要先得到,什么好东西都要我先吃,根本不懂得谦让”。但突然有一天,她悟到了一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舞台上的主角,而别人则是他(她)的配角。有些人专横跋扈得很,认为走到哪里自己都应该是主角。有些人则特别没有自信,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只能充当配角。这两种人都会在一生中遭遇很多问题。相反,唱主角的时候当仁不让,唱配角的时候也高高兴兴,在处理人事关系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困扰。她后来的人生道路之所以走得如此顺畅,皆得益于此。
最后,我让白小琳用一句话来总结她的人生经验。白小琳略加思考,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人生很短促,一定要认清自己,把握时机,活在现在,自己活得自在,也让别人活得自在!”(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