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苦并快乐着
在当地,食宿由学校提供,但是交通需要自己解决。梁蕾基本上是靠步行完成。由于美国的消费水平很高,而汉语志愿者教师并没有工资,只有每个月国家汉办提供的1000美元补助,因此她在美国的生活很节俭。
在学校,她每天要上4节课,每节课50分钟,教的学生年龄在14岁到18岁,都很活跃。美国的老师可以坐在桌子上和学生们交流,而梁蕾因为身高和习惯原因,基本上都是站在那里教课。“更多时候又唱又跳的,一节课下来累得腰疼。”
“一般一节课教授的理论只能在10~20分钟,其他的就是唱歌、跳舞、做游戏,不然学生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了。”梁蕾说,在美国学生眼中,汉语并不难学,和其他外语一样。曾有“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外语”的说法是因为不了解中国文化,一旦了解了,汉语就变得容易多了。“因此,我感觉,教美国孩子中国文化比教他们汉语更重要。”梁蕾说,“让美国孩子认同中国文化并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对中国人有一种亲切感,这也是我们‘赴美汉语志愿者教师’的一种责任。”
靠着过硬的英语基础和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梁蕾很快获得了学区和学生们的喜欢。3个月后,奥古斯塔市组织了一次“外语比赛”,梁蕾和她的学生应邀参加,她所教的4名学生在该市取得了两个第一、两个第二的好成绩。因为出色的成绩,今年2月19日,美国大学理事会邀请梁蕾代表美国南部的“赴美汉语志愿者教师”,在大学理事会的南方论坛上发言。在美国的“赴美汉语志愿者教师”有近200人,只有5位老师有幸被邀请参加东、南、西、北、中五大论坛并发言。
新的志愿者又将出发
在梁蕾300天美国“支教”生活的背后,是200多位志愿者相同或相似的经历。
截至2009年,我国已从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湖北、湖南、河南、浙江、江苏、四川、云南、广东、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选派200多名教师赴美进行汉语教学和推广,而2009年的“赴美汉语志愿者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已经结束,将于7月底赴美。
6月22日,记者联系到国家汉办有关负责人,据介绍,2009年“赴美汉语志愿者教师”工作的具体安排和流程为:2009年3月,参加面试;2009年4月,得到面试结果通知,签署服务协议,准备访问学者签证(J-1签证)所需材料;2009年6月,参加赴美行前培训,去美国大使馆申请签证;2009年7月末,出发赴美;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在指定学校开展汉语教学工作。若美方挽留且原单位同意,经国家汉办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而从河南教育部门获悉,该省已向国家汉办择优推荐18人参加向美国选派汉语教师志愿者。
国家汉办外联处一位李姓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不断升温,很多家长希望让孩子从小学习中文,对中文教师需求相应增多。“赴美汉语志愿者教师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向美国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做贡献,国家汉办计划每年安排50至100名志愿者中文教师到美国学校执教,目前已经选派了4批志愿者。(尹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