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际大比对
相比北京上海,深圳80后海归抗压差但竞争意识强
几乎每天都要和全国各大城市的海归打交道的猎头专家、展动力C E O郭展序,直言现在80后的海归们,已经开始成为企业中的重要力量“企业现在很多时候更看重80后海归。因为他们正在成熟,开始可以承担责任”。
在郭展序看来,深圳的80后海归有着明显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海归的独特气质。北京、上海的海归大部分是在国内接受的本科教育,在本科四年里,对国内的发展、社会转型期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意识,因此回国后,在对国内的认知上,要优于深圳的80后海归。而深圳80后的海归族群,大部分在深圳长大,相当一部分从高中开始就到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可以说从小到大一帆风顺,很多甚至连高考都没有经历过,所以基本上没经历过挫折,由于没有在国内接受四年的本科教育,因此对客观环境的认知度和现实之间存在落差,加上整体抗压性比较差,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会有一段短暂的不适应,严重的甚至产生身份迷茫和惶恐感。
“但如果深圳的80后海归,能够在公司坚持度过头两年,一般都会发展得很好,因为他们具有深圳这个城市的特质,更相信竞争,用本事说话。只要能够调整角色认同和认知心态,抛开海归的优越感,深圳的80后海归在进入企业两年到三年后,会发展得更好。”
海归搞“内讧”
60后点评70后他们冲击大,更困惑、更愤青
吴君亮,48岁,深圳君亮资产管理公司C E O,留学美国,博士学历,2006年底回国,在深圳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后致力于推动中国的财政预算公开,被南风窗、南方周末等媒体评为年度公共利益人物。
我觉得他们这一代海归比我们的困惑和迷茫更多一些。60年代出国留学的人比较少,社会上对留学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概念。并且从小受到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集体经济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70后留学的这一代,基本上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本身面对着社会转型中一些意识的冲击,留学后,接触到不同的制度、文化,更会对他们的社会认知产生冲击,我接触过的70后的海归,他们普遍回国后对现状感觉不满,比我们这一代要“愤青”。当然,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思考很多,这一点和80后、90后现在出国留学的孩子又不一样。80后、90后的留学经历,对于他们看待这个世界和国家的角度,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社会转型意识带来的冲击和迷茫也不会像70年代的这群人这么强烈,我感觉70年代的可能是最困惑的一批海归。
70后点评80后鱼龙混杂,吃苦精神不如前辈
金焰,33岁,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律师,留学加拿大和美国,MB A,年薪80万以上。与60后海归大多低调不同,金焰并不否认自己的个性更张扬和积极,更愿意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我在美国、加拿大读书工作的时候,都接触过80后出国留学的,坦白的说,整体感觉就是综合素质比不上60、70年代出去的,会逃课、抽烟,还见过有买假毕业文凭的。他们很多都是直接出去读高中,家世特别好,出去就能买顶级跑车。回国以后接触到的一些,感觉专业性优势并不突出,和内地毕业生之间差别越来越不明显。当然,80后海归也有很认真的,性格活跃度、积极性和对事物的开放性都不错,但是整体感觉就是“鱼龙混杂”。
80后预测90后他们是互联网一代,视野开阔
杨鹏,25岁,大中华新海归协会常务副会长、《新海归》杂志社长,留学英国,硕士学历。
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很小的时候就会接触到互联网,这会让他们的视野更开阔,见识更广,思维也会更活跃,留学更加普遍,海归这个群体也会更加扩大,渐渐地人们会更加习以为常。对90后海归,我很看好,但建议90后海归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要太早出国,最好是在高中毕业以后出去读大学,因为这样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一个中国人是很重要的。(采写王莹 刘凡 实习生 孙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