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对台湾经济而言,是当之无愧的火车头。金融危机致海外需求明显转弱,使台湾出口减少,必然连锁影响岛内的华商企业及民众消费。据台经济主管部门统计,至2008年11月底止,台湾的公司登记家数较2007年底减少逾2万家,总家数为57万8815家,而2001年网络泡沬化导致台湾经济成长率转负时,当年底公司登记总数仍有58万2537家。官员认为,至2008年12月底的统计数字恐怕“还会更难看”。
台经济主管部门资料还显示,自2008年9月底至2008年底,企业向台政府申请纾困家数累计已达155家。
台湾中央社的报道分析,台湾的公司登记家数急降,主要受到公司新设立登记家数减少,以及申请撤销、解散及废止公司家数攀升的影响所致。据最新资料,累计2008年前11月,申请新设立公司家数仅27824家,年增率萎缩10.4%。而2001年全年,申请新设公司家数则为29921家。同时,2008年公司解散、撤销及废止家数则大幅成长;前11个月累计达4万7257家,较前年同期成长19%。其中又以2008年8、9月,公司解散、撤销及废止家数分别达7064、7106家,为最高峰。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被称为“台湾首富”。2008年6月富士比杂志调查发布个人财产,郭台铭约60亿美元,但2008年鸿海集团旗下事业体的上市公司股价,伴随全球股灾而暴跌,整个集团的总市值在一年中被蒸发掉65%,若以郭台铭拥有60亿美元财富计算,那他今年个人财富上的缩水情况,约有新台币1295亿元,目前剩下的资产约为700亿元,成为这波金融海啸中,台湾岛内财富减损最严重的企业家。
2008年12月,郭台铭对外宣布,台湾鸿海科技集团将进行全球性的人事精简计划,裁员幅度约3%或5%。据了解,鸿海在全球的员工逾40万人,据此推算,本次鸿海集团将在全球裁员1.2万至2万人。
香港:金融中心、“购物天堂”也萧条
2008年,香港经济前稳后跌。上半年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然而,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香港经济急转直下,香港股市大幅下挫,楼市步入“冰河期”,银行收紧信贷,企业缺乏资金周转,个别运作经年的企业出现倒闭,不断传出的减薪裁员消息则让市民消费信心受到打击。
香港经济倚赖于金融、地产、出口贸易等行业,随着外围需求骤降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饱受创伤,香港经济变得脆弱。处于金融海啸冲击前沿的银行、金融企业感受最为深刻。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08年12月11日公布2008年第3季的业务收益报告显示,饮食业、批发及零售业、进出口贸易业与通讯业收益较2007年同期上升8.9%至14%不等,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金融业及银行业的业务收益就下跌超过27%,达到13.1%。有经济学者认为,报告并未反映当前经济状况,估计2008年第4季饮食业、批发及零售业的业务收益较去年同期反跌1成,金融及银行业或进一步跌3成。
在香港,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面对市场萎缩、收入减少的挑战,裁员成为金融企业求生存必然举措。香港大福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香港董事学会副主席黄绍开说:“每家企业都要进行‘瘦身行动’,减少多余的‘脂肪’令‘身体’更健康,当中自然包括精简人手。”黄绍开认为,这对于企业不是坏事,如果不及时“瘦身”,出了问题之后,不但所有员工都将失去工作,还会产生骨牌效应,波及其他相关企业。“所以,生存下来,就是做了最大的善事。”
金融危机极大打击了香港民众的消费信心,也使外来的购物群体锐减,从而极大影响了以普通民众及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零售业和百货业。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2007年12月,香港零售业总额251亿港元,按年率计算升16.8%。到2008年5月,零售总额滑到2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9%。到了11月,零售总额又下降到205亿港元,比上年同期微涨1.1%。经济学家吕启然?穴Benny Lui?雪表示,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每个人都已经在为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感到担忧,已经勒紧裤带。
韩联社记者亲身感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香港,发现具代表性的名牌百货商店、各大购物中心都与以往挤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相比,如今都显得冷清萧条。韩媒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使不动产和股票等资产价值大幅缩水,消费者吝啬起来。银行大量裁员,失业恐惧也使香港人的消费心理萎缩。
澳门:华资博彩企业逆市扩张
博彩业是澳门最主要的经济产业,也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据《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显示,2002年澳门赌权开放,美资大举进入澳门博彩业带动了博彩业急剧扩张。
2004年开业的美资澳门金沙娱乐场,第一年就差不多赚回高额投资,震撼整个澳门博彩业。2007年,澳门赌博业营业收入增长率高达47%,创历史纪录。到2008年上半年,澳门共有31个赌场,博彩业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以澳博?穴由何鸿燊持有?雪为代表的澳门本地博彩企业对阵美资?穴以金沙及永利为主?雪企业。
根据《福布斯》杂志2008年公布的富豪排行榜,澳门赌业投资的金沙集团主席艾德森,是全球身家最丰厚的赌王大亨,达260亿美元?穴2028亿港元?雪,澳门赌王何鸿燊以80亿美元?穴624亿港元?雪身家屈居第二。至于排名第三的是澳门皇冠赌场话事人詹姆斯,坐拥57亿美元?穴444.6亿港元?雪身家。
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澳门的美资博彩业因投资方身处金融危机的核心地区,受到极大冲击,在澳门博彩业扩张明显放缓。2008年11月13日,在澳门拥有“金沙”、“威尼斯人”两家目前世界最大赌场酒店的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宣布暂停其“博彩王国”的扩张计划,暂停澳门“金光大道”上正在兴建中的香格里拉、商贸、瑞吉、喜来登等四家赌场酒店工程,并裁减雇员1.1万人。
相对外资博彩业,华商资本的博彩公司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并出现裁员减薪的情况。9月中旬,吕志和博士创立的银河娱乐集团宣布,其澳门博彩牌照需要大幅减值,亏损81亿6600万澳门元,市场哗然。10月20日,银河娱乐集团证实,已于10月18日起裁减旗下娱乐场共122名非本地场务主任。银河表示,作此商业决定,是由于澳门的博彩市场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内地旅客来澳签注进一步收紧下,经营环境变得严峻,银河必须作出应变,采取果断的行动,以维持和促进市场竞争力。
金融海啸打击下,外资博彩业开始后继乏力,而以澳门“赌王”何鸿燊为代表的华商资本博彩业则逐步反攻。2008年12月2日,何鸿燊旗下的信德集团对外宣布逆市扩张计划:将于2013年前在澳门建成一家顶级酒店,未来还会继续积极投资澳门。
相比深受财政困扰的美资赌场,何鸿燊却于11月25日向集团所有员工大派“定心丸”,强调集团的资金在未来两年没有问题,也不计划裁员。
与此同时,有澳门“小赌王”之称的何鸿燊之子何猷龙也宣布,其拥有的澳门大型博彩公司新濠博亚的梦幻之城项目,会如期在2009年上半年开幕。
由此可见,澳门本地博彩业正逐步转守为攻,向一批来势汹汹的美资“过江龙”反击,意图扭转过去几年在当地博彩业市场的不利地位。
熟悉澳门赌业的学者分析,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何鸿燊等华资博彩业企业,由于传统作风较为稳健,且负债远低于美国金沙和永利,在未来将有机会壮大。
“两岸三通”令港澳地区流失货源与客源
2008年12月,海峡两岸开始“三通”。这无疑给台湾经济注入一剂良药,也开启两岸关系的新篇章,但港澳航空运输、海上运输以及旅游业可能因之流失大量货源和客源。
澳门流失百万中转客
2008年3月25日,《澳门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用橙红和鲜黄色大标题说:《三通机场势失百万台客》。报道引述澳门民航局的数据:2008年头两月,台客占机场总客量42%,扣除直接到澳门旅游和进入珠江三角洲的台湾乘客,使用澳门国际机场中转往返两岸的台湾乘客约占机场总客量的20%,以澳门国际机场去年接待的五百多万人次计算,即中转台湾乘客约为100万人次左右。
为因应两岸“三通”带来的变数,澳门国际机场及业界已逐步开拓更多航线,尽量减低两岸中转客流量出现变数带来的影响,例如积极拓展东南亚及东北亚航线,争取大陆旅客外游经澳门中转,并将进一步开拓中东市场,同时争取台湾客在澳门停留观光后再转入大陆。澳门政府将继续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开通到澳门的航线,增加航空客源市场。
香港客运航运皆受损
至于香港,两岸“三通”的冲击则更为广泛。台湾是香港第四大贸易伙伴,2007年双方贸易额达331亿美元,香港也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中转地区,是台湾重要的出口与转口地。2007年,经香港机场乘坐航班往返大陆的台湾旅客约有270万人次,约占机场全年旅客量的11.2%;经香港机场转运的货运量28万吨,约占机场全年货运量的7.4%。
并且,两岸经贸往来中,金融业的开放一直严重滞后。这影响到两岸金融业的合作与发展,但在另一方面,也给香港金融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台商的大量融资与筹资主要选择香港,香港成了两岸最重要的筹资中心与资产管理中心。目前,台资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的企业超过50家。台湾金融业也将香港作为进军内地的前进基地,台湾证券公司、银行等均将香港设立据点,发展业务。台湾富邦银行还收购香港港基银行,成立富邦?穴香港?雪银行,再依CEPA机制参与内地投资与发展。台湾试点的人民币兑换业务的人民币来源与寸头调用也是通过香港的外资银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