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省金坝华侨林场优质速生树种植开发招商项目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目的 三、项目区概况 四、市场预测和产品流向 五、建设规模及布局 六、建设年限与进度安排 七、营林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 八、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九、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十、项目评价与政策扶持 十一、可行性组织单位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十五万亩速生桉、相思树绿色扶贫工程项目。 1·2 主报单位:富宁县人民政府。实施单位:富宁县国营金坝华侨林场。 1·3 建设规模、布局:建设规模为15万亩,布局在那能、剥隘、者桑、洞波、皈朝、板仑等乡镇。 1·4 树种选择:巨尾桉、马尖相思。 1·5 经营方式:采取两种方式:(1)林场与农户联营:农户负责土地、劳务(整地、种植、管护、砍伐);林场负责技术指导、种苗、化肥、农药、运输、销售。税后利润对半分成。(2)社会集资股份联营:统一征用林地;连片开发,利润按股分成。 1·6 经营期限:项目经营25年(2003年至2027年),其中营林建设期5年(2003年至2007年),每年造林3万亩,采伐期20年(2008年至2027年),每年轮伐3万亩。 1·7 投资:项目经营期总投资41148万元(材料费7663.5万元,劳务费4069.5万元,间接费495万元,附设工程费495万元,采运费28350万元,不可预见费75万元),其中营林建设期投资6454.5万元,采伐期投资34693.5万元。 项目设计:采伐经营期,采用边砍卖边投入和联营农户劳务折抵资金最后结算支付的经营方式,项目只需营林建设期投资6454.5万元。 1·8 效益:项目经营期内总投入113400万元,其中桉树收入75600万元,相思树收入37800万元。上缴农业特产税和育林基金费共计35154万元,扣除成本、利息和税费后结余36380.2万元,平均每年纯收入1819万元,支付成本利息税后,财务净现值4889.63万元,内部收益率20.96%。 2 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目的 速生桉树、相思树,属热带、亚热带速生树种,适宜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8-25℃之间,年平均日照1750小时以上,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800-1500毫米之间,土层深厚,Ph值5-8之间的广大地区。但其他桉树品种能生长的地方它也能生长。这两个树种均具有适应性强、速生丰产、轮伐期短、收益快、再生能力强、易于更新、一次造林多次伐的特性。据到广西几个种植基地考察得知,该树种在90年代初由广西林业科研部门从国外引进试种培育成功,1995年以来才大面积推广。目前建有8个基地,面积发展到20多万亩。在1991-1994年种植的,1996年以来已先后砍伐过了一轮。经测算造林后5年,第6年就可进行第一轮砍伐,树高15米左右,胸径18公分以上,亩产木材6立方米以上,每亩每年生长量在1.5立方米以上。据广东雷州林业局报导,他们栽种的最高年生长量已达3.4立方米。砍伐后萌生苗每树桩对称留2株,半年后又可长高6-7米,基本郁闭成林。该树种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兼顾、互不矛盾、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是目前最优良的树种之一,与北方目前推广的三倍体毛白杨的产量产值和用途基本相似。 金坝华侨林场从广西林业科研部门引种试种,在广西速丰林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已获成功。目前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成活率95%以上,长势良好。据试种观察记录:今年2月初(春节前)下种育苗,5月4日种植,9月27日测量,桉树最高4米,胸径4.1公分;相思树最高达2.5米,胸径2.5公分(据资料介绍:前3年桉树生长快,后3年相思树比桉树长得快),其生长量是杉木同期栽种的4-5倍,确实表现出速生丰产性状。广西速丰林项目办专家视察后认为,比广西同期栽种的长势还好,该树种很适合在云南富宁县栽种,特别是马尖相思树更是适应富宁县的土壤气候条件。速生桉、相思树是优质造纸原料,也可作矿山坑木、建筑用料和人造板等木制加工。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已有日、美、德、法等十几个国家订购桉木片,只有广西有货,仅出口都供不应求。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纸的用量更大,纸的质量要求更高。该树种的开发顺应了这一潮流,目前我国沿海纸业发展迅速,许多大型纸业公司正在兴建,仅湛江、南宁两个大型纸厂以后每的将需几百万立方米纸材。随着我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实施,市场木材供应量必须减少,预测速生林木将会长期占领市场。实施该项目,富宁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其产品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金坝华侨林场贯彻朱镕基总理今年8月视察云南时强调的:发展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地方经济,坚定不移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保证社会各方面对木材的需求的指示。为振兴富宁县经济,带动广大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国家、地方财政收入,绿化富宁大地,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而制定申报实施本项目。 据悉,全国已有广东、四川、江西等省从广西引种试种该树种,已获成功。富宁县与广西毗邻,立地条件相似,金坝华侨林场又与广西速生林开发公司联营,有广西速生林项目办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和提供所需种苗,只要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贷款资金有保障,项目的实施一定会成功。 3 项目区概述 3·1 自然条件 3·1·1 区位、交通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部;在北纬23°11′-24°09′,东经105°14′-106°13′之间;南至北104.6公里,东至西98公里,土地总面积5352平方公里。南与越南国交界,东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那坡、靖西、百色、田林四县市接壤,西与本州的广南、麻栗坡县相邻,是两省区六县市的结合部。富宁县交通便利,有国道323线自南至东北贯穿其间,又有富宁至广西那坡公路和正在修建中的富宁至广西泮水公路通往广西各地。富宁至百色174公里,至南宁439公里,至崇左306公里;富宁至文山230公里,至昆明620公里。县境内各乡镇全通公路,大部分村委会都通公路。富宁县是云南省通往南方沿海开发地区的一条主要通道,是云南省对外开庭的一个门户。 3·1·2 地形特征 富宁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边缘,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海拔1830米,最低海拔142米,相对高差1688米,大多地形处于海拔700-1400米之间。由于长期的流水浸蚀切割,形成岩溶、陡坡、峡谷、丘陵及小盆地五种不同地貌。全境共有4大山脉,19条较大支脉,260多座山峰,山地占94.1%,平坝河谷占5.9%。 富宁县地跨珠江、红河两大水系,其中珠江流域面积4252平方公里,占全境79.8%,红河流域面积1098平方公里,占20.2%,全境河流总长3854公里,其中主干河长329公里,较大支流长414公里,中小支流长3111公里,年径流量29285平方米,拥有水资源38.6亿立方米。 3·1·3 气候特征 富宁县属亚热带东部型季风气候,由于高低有悬殊,地形多样,气候的水平和垂直性差异比较明显,主要有三种气候类型:东部低热河谷区是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中山地区为中亚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内雨水分布不均匀,冬春雨水少,夏秋雨水多,雨季是6-8月,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9.3℃,一月份均温10.8℃,七月份均温25.3℃,极端低温-5.6℃,极端高温38.6℃,年平均日照1803.5小时,平均霜天为6天,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干湿分明,水热同季,干冷同期,四季不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一个典型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项目规划区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差异大,光、热、水等气候要素不垂直分布差异明显,造林地主要安排在热性、暖热性、暖性三个垂直气候带上,具体各气候因子详见表3-1-3-1。 3·1·4 土壤、植被 富宁县的土壤母岩主要为泥岩、砂页岩、石灰岩、玄武岩,土壤母质多属残积类型,发育成土类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2个亚类、21个土属(详见《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 富宁县水热条件优越,属湿润一级森林植被带,植物种类繁多,有200个科以上。主要植被为亚热带针、阔叶乔林、灌木林及各种芒草、蕨类,以壳斗科占优势,占45%。主要树种有人工营造的松树、杉树、八角、油桐、油茶及各种南方果树、竹类等,天然的主要有枫香、桦木、香樟、木棉、红木荷等树种。 3·1·5 土地资源 富宁县土地总面积5352平方公里(折合802.8万亩),其中山区面积约5159平方公里,占96.4%。全县有宜林地面积3340713亩,成林面积约130多万亩,还有约200万亩林地未开发;有草山草坡面积2712806亩,除三个牧场用地约50万亩外,也还有约200万亩土地未利用。 以上的各种自然因子分析,都符合本项目开发要求的条件。项目计划布局在珠江水系流域的富宁东南部6个乡镇的温暖土山地带,林地选在海拔300-1300米之间,坡度在35°以下,交通条件好,上层深厚潮湿的地方。 3·2 社会经济情况 富宁县隶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是国家和省级特困县。1997年农民人均有粮232公斤,人均纯收入450元,全县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的还有约20万人。 广大山区农民渴望致富,盼望有高产高效短期见效的新项目开发。发展速生桉、相思树项目正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要求。凡见过该树种生长状况的农民,都希望能与我们林场联营开发,发展该项目是有群众基础的。 3·3 林业技术力量 富宁县林业机构健全,设有绿委会、护林防火指挥部、林业局,局内设有秘书、财务、营林、林政、公安、项目办、世行办、森防、林技、种苗等职能部门,花果山林场,有各个乡镇的林业科技站等单位,共有从事林业工作的干部职工600多人,有林业技术人员30多人,林业工人技师40多人。这些雄厚的技术、管理力量可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服务。 3·4 林地、劳力来源 林地来源:项目规划区内的林地权属都是各村寨集体所有,大部分都划为农户的责任山和自留山。为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减少土地纠纷,项目采用林场+农户的经营方式。林场分别与村寨或农户签订联营合同,村寨或农户以土地、劳力入股参与经营和分成。 劳力来源:当地农民习惯于每年只栽种一季农作物,收获后基本无事可做,农闲时期长达5个月。如按每户两个劳动力,每月25个计,农闲时间每户可投工日250个,项目造林从整地到栽植每亩投工5个,那么农闲时间每户就可造林50亩。项目实施所需劳力,仅联营农户的劳力就够用。 4 市场预测与产品流向 4·1 市场预测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纸质要求更高,需纸量更大。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作为造纸原料的木材更紧缺。速生桉树、相思树是优质造纸原料,也可作建筑材料和木制加工用料。国内外需用量大,南方各省纸业兴旺,需大量原料。国外发达国家向我国订购大量纸原料,产品供不应求,预计该树种木材将会长期占领市场,二、三十年内不会滞销。 4·2 产品流向 目前,南方沿海地区造纸业发展迅速,造纸原料需用量大。仅湛江、南宁大型造纸厂,预计今年每年将需300万立方米以上木材原料,加之其他中小纸厂用料,需用量更大。本项目实施后,从2008年至2027年,每年砍伐3万亩,预计年产木材20-30万立方米。产品流向:一是出口;二是销往南方沿海各省市;三是林场自办纸浆厂。 5 建设规模与布局 5·1 布局原则 在项目规划区内,有下列条件的可布局: (1)领导支持,群众开发热情高; (2)立地条件符合项目设计要求; (3)交通便利; (4)林地权属清楚,相对集中连片。 5·2 建设规模和布局 项目建设总面积为15万亩,其中桉树10万亩,相思树5万亩。 布局在那能、剥隘、者桑、洞波、皈朝、板仑6个乡(镇)的各条公路两边距公路2公里范围内(详见项目布局一览表)。以上布局如县政府认为不妥,可按县政府意见另行布局。 6 经营期限与进度安排 6·1 经营期限 项目经营期为25年(2003年至2027年)。其中:营林建设期5年(2003年-2007年),采伐经营期20年(2008年-2027年)。 6·2 进度安排 营林建设期5年,从2003年至2007年,每年造林3万亩(其中桉树2万亩,相思树1万亩),共计15万亩。 采伐经营期20年,从2008年至2027年,每年轮流砍伐3万亩。 6·3 经营形式:项目以培育优质造纸原料供应市场为目的,树龄5年砍伐。 7 营林技术措施与经营管理 7·1 营林技术措施 7·1·1 林地选择 项目造林地选择在坡度35°以下,土层深厚0.8米以上,土壤Ph5-8之间,海拔1300米以内,距公路2公里以内的荒山、草坡、荒地、灌丛地和疏林地上。 7·1·2 树种选择 项目选定的树种为:速生巨尾桉(也称良种尾叶桉、巨叶桉)、马尖相思和大叶相思。 7·1·3 造林技术 整地:包括炼山、开台、打塘、回塘。 炼山:先将地表杂草灌木丛砍倒,铲光防火线10米,选择阴天无风天自上而下点火,组织扑火人员防守,严防火向外蔓延。 种植:因为桉树易使土壤板结,而相思树又易使土壤疏松,为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宜混交种植。又因前三年桉树长得快,后三年相思树长得快,为不影响相互生长,采用双行混交方式。造林宜在2至7月种植。这段时间光、热、水充足,苗木生长迅速。栽苗时,选择阴雨天,用Ⅰ、Ⅱ级营养袋苗,苗高25-35cm,径粗0.3cm以上的优质苗种植。为防白蚁和蚂蚱危害,栽苗前用药物处理苗木和种植塘再定苗。栽苗时剥净营养袋塑料并保护营养土不散,四周压实土,土埋高出根部5cm左右,注意不伤苗木。 富宁2-5月是干旱少雨季节,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可采用深栽深埋的办法,即深栽埋圭10cm,待苗木成活后再将土扒出5cm,在有条件的地方,天干旱时可淋水抗旱保苗。 7·1·4 种苗 金坝华侨林场聘请广西速生丰林育苗专家指导,采用组织培养或种子培育的方法进行育苗。拟定苗价0.6元/株,每亩用苗150株(包括补植用苗、损耗苗)。15万亩造林地,共需苗木2250万株,投资1350万元。建设期5年,每 年造林3万亩,每年需苗450万株,投资270万元。 育苗所需种子由广西速丰林开发公司提供。 7·1·5 施肥、抚育 苗木定植后约50天,苗高1m左右,进行深翻扩带追肥。深翻扩带方法:在原种植塘外深翻30cm,宽1.5m,追肥方法:用复合肥或其他速效氮肥350克/株,在距树脚30cm处两边挖条沟20×20×50cm均匀追施后复土。树高2-3m进行一次全面砍草抚育,主要是砍倒杂草和小灌木及解出绕树藤条。 第二年春,进行抚育追肥一次。抚育是砍除行间杂草灌木丛。追肥方法:用复合肥或速效氮肥250克/株,在树冠外围挖条沟或打塘追施。 第六年砍伐后,按40公斤/亩复合肥和50公斤/亩钙镁磷肥追肥一次。 萌生苗长高1m左右,进行间苗培土抚育,每树桩对称留两株壮苗,其余萌生枝条砍除,然后进行培土。萌生后 第二年春,在树冠外围沟或穴施复合肥或其他速效氮肥250克/塘。以后,每轮伐都照此方法进行管理。 7·1·6 采伐 项目设定:砍伐由联营农户负责。砍伐技术要求:自下而上砍伐,平土下据,剥净树皮,削平节疤,按销售要求下料,堆码在汽车能通行的大路边。 7·1·7 用工量概算 项目用工量计算:是根据多年营林用工经验和林场的实际栽培管理用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的。经计算,项目经营期总用工量1669.8万个,其中:营林建设期195.8万个,采伐经营期1474万个(详见《年度用工统计表》)。 7·2 经营管理 7·2·1 林地保护 森林火灾、病虫危害和牲畜糟蹋是制约项目发展的重要因子。因此,必须抓好这三项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7·2·1·1 护林防火 农户参与联营,林木的好坏,与农户的利益息息相关,相信广大农民群众会自觉管好林木的,为进一步抓好 护林防火工作,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管理上,由富宁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统一部署和指挥,公司指定专门技术人员配合有关乡(镇)、村委会具体抓好工作。 (2)实行全民护林全民防火办法,各联防村寨组建扑火队伍,火险季节轮流值班,巡逻防守。 (3)加强护林防火宣传,提高民众护林防火意识,严格执行《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护林防火措施。 (4)在林地的危险地段,开设防火隔离带。 (5)在防火期内严格火源管理。 7·2·1·2 病虫害防治 (1)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配合县森防部门做好种苗调运检疫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开展森防科研活动。 (2)加强对联营农户的病虫防治技术培训。 (3)一旦发生大面积病虫危害,林场提供农药,组织指导联营农户做好防治工作。 7·2·1·3 防止牲畜踩踏苗木 当地农村群众有庄稼收获后放野牛的习惯,林地种植后第一年,如遭牛马羊等牲畜踩踏,将会造成苗木严重损坏。实践证明,遭牛群多次踩踏的林地,一是难以补植,二是林组不整齐,三是花工量大。这个问题如不处理好将会严重制约项目的发展,为解决好这一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各村寨划出固定牧山,专供放牧。 (2)牲畜放牧后要有专人看守,防止进入林地。 (3)林地四周危险地段,设置防牛沟或围栏。 (4)定出规章制度,谁家的牲畜糟蹋林地,谁家负责恢复林地和赔偿损失。 (5)各联营村寨设置护林人员,加强巡逻防守。 7·2·2 经营方式 项目经营采取两种方式: (1)国家给予贷款扶持的,采取林场+农户联营的经营方式。即林场直接与村寨或农户签订联营合同,农户负责提供林地、整地、种植、管护和采伐,收入按税后对半分成或扣除成本和税后利润按投入分成。 (2)林场向社会招商引资联营开发的,采取股份制经营方式,统一征用林地,统一规划管理,利润按股分成。 7·2·3 组织管理 由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监督机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林场与有关乡(镇)组成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具体组织领导。乡(镇)、村委会作为公司的一员,参与利益分配。 7·2·4 技术管理 由林场设立工程技术管理机构,负责工程总体规划设计,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林地技术管理档案,对工程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 7·2·5 财务管理 项目资金由林场统一管理使用。对项目资金实行严格管理,单独记帐、单独报销、专款专用。资金使用严格按计划支付,坚持工程、工序、工种完工验收合格付款制度,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有关财经管理规定,接受上级政府和部门的监督和审查。 7·2·6 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是根据市场价格、生产经验和具体操作记录综合分析确定的(详见《经济技术指标表》)。 8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8·1 投资概算 根据当地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林场对该树种栽培实际操作情况,确定项目经营期单位面积和投资构成模型。 按照单位投资构成模型计算,项目经营期总投资41148万元,其中:材料费7663.5万元,占总投资的18.62%;劳务费4069.5万元,占总投资的9.89%;间接费495万元,占总投资的1.2%;不可预见费75万元,占总投资的0.18%;砍运费28350万元,占总投资的68.9%。 项目营林建设期投资6454.5万元,占总投资的15.68%。其中:材料费3285万元,劳务费2449.5万元,间接费270万元,附属工程费375万元,不可预见费75万元。 8·2 资金来源 项目设定:进入采伐经营期后,用滚动发展方式和联营农户劳务折抵资金最后结算支付的办法。采伐经营期不向外集资投入,只需营林建设期筹资投入6454.5万元,建设期5年,每年度需投资1290.9万元。 建设期投资由财政专项资金、林业项目贷款、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款和林场自筹资金构成。计划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每年100万元;林业项目贷款750万元,每年贷款150万元;扶贫贷款3000万元,每年贷款600万元;以工代赈款900万元,每年180万元;林场自筹资金1304.5万元,每年260.9万元。 8·3 贷款利息和本金的偿还 根据项目设计,林地造林后第6年砍伐销售。那么,贷款期限为6年,当年贷款第6年还款。按云南省的规定,扶贫贷款和林业项目贷款,当年利息当年付还,第6年还本金。本项目计划从2003年至2007年,每年贷款750万元,共计3750万元,从2008年至2012年,每年还款本金750万元,到2012年全部还清,当年利息当年还付(详见《贷款、还本付息概算表》)。 8·4 资金使用安排 项目营林建设期5年,每年安排造林3万亩,平均每年需要投资1290.9万元,共计6454.5万元。采伐经营期20年,每年安排砍伐3万亩,抚育、管理6万亩,平均每年需用资金1734.675万元(详见《财务现金流量表》、《造林、采伐投资安排概算表》)。 9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9·1 产量、产值预测 项目开发树种--速生巨尾桉、马尖相思是广西九十年代初从国外引进培育成功并从1995年以来推广种植的优良速生树种,1993年以前试种的林木,已先后砍伐过一轮,第二轮萌生树也只2-3年。从第二轮伐及其以后的产量产值都是根据原产地的介绍资料推算的。本项目的产量产值也是根据广西提供的资料,结合当地松、杉树经营情况进行预测的。 产量预测:根据《造林典型设计》确定的单位面积产量:第一轮伐6m3/亩,第二轮伐9m3/亩,第三轮伐7m3/亩,第四伐5m3/亩进行测算。 产值预测:根据目前出口价90美元/吨,国内纸厂收购价700元/吨,木材木片换算1.618m3/吨,切片加工费50元/吨,运费130元/吨等指标,确定产地原木价格为280元/m3。 根据以上预测方法,项目经营期总产量为405万立方木材,总产值113400万元(详见《产量、产值预测表》)。 9·2 销售收入、成本、税后和利润 根据产值预算,项目15万亩经营期总销售收入为113400万元。其中:按树收入75600万元,相思树收入37800万元。 根据《经济技术指标》和《单位面积投资构成模型》计算,项目15万亩总成本为41148万元,其中:营林建设期6454.5万元,采伐经营期34693.5万元。 按农特税16%,育林基金15%计算,税费总额为35154万元,其中:农业特产税18144万元,育林基金17010万元。 总收入扣除总成本和支付税费、利息后,净收入为36380.2万元(详见《财务现金流量表》)。 9·3 经济评价指标 经计算,项目扣除成本、税费和利息后结余36380.2万元,财务净现值4889.63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11.3年,动态投资回收期12.7年,内部收益率20.96%,年均利润1819万元,年均利税1793.59万元。 9·4 风险分析 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是成本、产量和价格。对项目税后及付息后,进行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当成本增加30%或产量减少25%或价格下降20%时,项目的财务净现值仍为正值,内部收益率均高于基准收益率(详见《风险分析表》)。说明项目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也说明经营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有较高的保障,显示出实现该项目对富宁县经济的振兴和贫困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森林火灾、病虫危害和牲畜毁坏。 森林火灾:速生桉、相思树生长速度快,造林后第二年树高已达7-8米,郁闭成林,林地表杂草稀少,树脚阴凉潮湿,树木含水量大,具有抗火灾能力(广西还用作防火林带树种),加之各级防火机构健全,林地周围设有防火隔离带,联营村寨安排有管护员、群众护林防火自觉性高等因素。因此,项目实施防火有保障。 森林病虫害:该树种病虫较少,目前仅发现幼苗期有少量被白蚁或蚂蚱危害,只要按技术要求管理,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一般不会造成大面积灾害。 牲畜毁坏:主要保护好造林后头年幼苗期不被牲畜踩踏,就不会造成危害。所以,只要各村寨设有放牧山,放牧有人看守措施和制度,牲畜毁坏幼苗是可以避免的。因利益相关,相信联营农户会自觉做好防护工作。 10 项目评价与政策扶持 10·1 项目评价 以上各因子可行性研究表明,富宁县具有实施该项目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项目的实施,将会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振兴富宁经济的作用。 项目树种在引种试验期间,已得到富宁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目前,各乡(镇)广大农民群众期盼着开发这一项目。实施该项目,只要机构健全、领导重视、群众热心、资金保障,实现预定目标是可能的。 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项目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又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0·2 政策扶持 该项目是与农户联营的,按平均每户经营15亩计,20年内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约3050元(包括管理、代伐劳务费和利润分成费),可解决1万户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项目实施后,增加绿化面积15万亩,提高富宁县森林覆盖率1.88%;项目树种萌生力强,能一次造林多次砍伐,当年造林当年郁闭,当年砍伐当年恢复林地。所以,该项目是扶贫项目、绿化工程项目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国家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 (1)项目实施到期砍伐的林木,按项目设计进行,不受指标限制(或单列另拨指标); (2)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免收营业税,以最终产品收税; (3)育林基金返还部分,应交由林场用于恢复本项目林地; (4)其他税费、管理费、手续费也应给予优惠或减免。 11 可行性组织单位 可行性组织单位:富宁县人民政府 组织领导: 熊荣元(富宁县人民政府县长) 林兴友(富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陆明会(富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 潘正书(发展计划局局长) 吕成顺(财政局局长) 郑代发(农行行长) 董加龙(林业局局长) 谭子学(扶贫开发局局长) 喻兴德(农行客户部总经理) 黄安旺(发展计划局农经股股长) 实施单位领导小组: 组长:陆玉贵 副组长:冷吉超 办公室主任:谢文和 综上所述,实施这一项目是可行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