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中国侨界  华侨华人  华文教育  财经资讯  中国科技  中华文化  人物聚焦  中国国情

    最新动态
    招商项目
    特色产品
    扶持政策
    供求信息

专 题
“五侨”扶贫济困送温暖
  2003年国侨办送温暖活动
  侨界领导心系华侨农场
农场简介
·
中国华侨农场简介
·
广东省华侨农场简介
·
广西省华侨农场简介
·
福建省华侨农场简介
·
云南省华侨农场简介
·
海南省华侨农场简介
·
江西省华侨农场简介
·
吉林省华侨农场简介
网站链接

 
  首页>>华侨农场

 

广西“富侨兴桂”计划助侨场职工走小康路

    
    华声报讯:武鸣华侨农场的种蔗状元黄德福和妻子承包了18亩甘蔗地,还养10头猪和200多只鸡鸭,一年的纯收入达到25000多元人民币。黄德福说:“以前我家也穷得叮当响,是‘富侨兴桂’计划帮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据新华网报道,3年前,广西制定了“富侨兴桂”计划,希望帮助华侨农林场每户职工都实现拥有一片果(或者蔗、麻、茶)地、一辆机动车、一栋楼房或一套标准房、一本存款超过万元的银行存折的梦想。
    
    3年后,这项计划开始逐步“开花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主任李金汉在4月28日举行的广西侨务工作会议上说:“去年全区华侨农林场职工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297元,是2000年的1.69倍。”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边陲,濒临北部湾,是全国主要侨乡之一。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从印尼、越南等10多个国家回来的归难侨被先后安置在广西的22个华侨农林场。目前,广西的华侨农林场拥有土地面积155万亩,总人口12.5万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6万人,职工4.8万人,离退休人员1.8万人。
    
    李金汉说:“广西华侨农林场成立几十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给予大力扶持,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实施‘富侨兴桂’计划后,职工和归难侨生活基本摆脱贫困,正向小康迈进。”
    
    据了解,在实施“富侨兴桂”计划中,广西积极发挥华侨农林场的土地资源和侨务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使华侨农林场变成了投资的热土。
    
    2004年,在广西各华侨农林场分别设立的18个华侨经济区和投资区协议引进项目达50项,协议引进资金51.4亿,分别比2003年增加43项和34.5亿元。
    
    全面提高华侨农林场产品竞争力,是“富侨兴桂”计划帮助归难侨职工提高收入的关键。坐落在南宁市远郊的武鸣华侨农场在抓好甘蔗等传统种植产品的同时,建立了大棚水果、生态茶园、红江橙基地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促进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武鸣华侨农场负责人说:“农场职工去年的年均收入达到6300元,涌现了一批像种蔗状元黄德福、养猪能手黄凤美这样先富起来的榜样。”
    
    与此同时,广西实施的“侨居工程”,改善了归难侨职工居住条件。截止2004年底,武鸣、百色等18个华侨农林场新建住房1514套,建筑面积达25.15万平方米;旧房改建386户,面积3.63万平方米。
    
    广西华侨农林场的归难侨职工正在摆脱从前的“贫困帽”,走上“小康路”。广西侨务部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华侨农林场已有11432户职工拥有一片5至1O亩果(或蔗、麻、茶)地,占职工总户数的四成;53OO户职工有一辆机动车,占职工总户数的二成;10000余户职工有一栋楼房(或一套标准住房),占职工总户数的三成;14281户职工有一本存款超过万元的银行存折,占职工总户数的五成。
    

网站简介 | 栏目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