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外华文教育的种子撒下一掊土
——访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首批捐赠人张浩宏 华声报记者/宋茜、王凯 日前,香港大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诚先生委托其子张浩宏向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捐款一百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该基金会“海外华文师资培训计划”。据了解,这也是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自成立以后收到的首批捐款之一。 华文教育作为维系海外侨胞与祖国紧密联系的文化脐带,深受海外侨胞的重视。张志诚先生何以会如此关注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初春三月的一个下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张志诚之子张浩宏。年轻腼腆的面孔,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谈起父亲张志诚先生曾做过的慈善事业,张浩宏说:“这已经不是父亲的首次捐赠,父亲以前就曾经做过很多次这样的慈善捐款。” 1953年在香港出生的张志诚先生,1978年注册成立“大凌企业”,开始了自己纵横商海的生涯。20余年光阴转眼而过,事业有成后的张志诚先生多次捐资公益事业,如:资助广东中山幼儿园、云浮市老人基金、广州荔湾区老人金以及广东省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等。张先生酷爱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平日里颇以舞文弄墨为乐。因此,他对文化教育事业十分关注,张先生兼任了广东省文化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经济客座教授等职,后更出资百万,成立“张志诚经济学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北大经济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 张志诚先生对中华文化的情有独钟也影响到了他的子女。当记者对张浩宏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感到惊异时,他一脸的自豪。“父亲自己从小就喜欢中华文化,特别是喜欢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这些从小就影响着我。”正是由于父亲的影响,张浩宏从小也与中华文化多了一份亲近感。 张浩宏2000年进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学习,谈起自己的母校,他感慨颇多,他说,在这所传统文化倍受推崇的百年学府中,很容易感受到“汉语热”对世界的影响。他认识许多来自韩国、日本、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的留学生朋友,大都操一口流利的中文。“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学习中文。但是能够到中国内地来学习中文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很多海外的华裔子弟,出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不能到国内来求学,所以父亲和我很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帮助他们。” 正是基于对华文教育的关注,张志诚先生迅速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结缘,成为了第一批捐助基金会的人士之一,首批资金已经划入基金会帐户。 张浩宏告诉记者,最初是通过朋友得知成立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并且了解到基金会目前正在进行“海外华文师资培训”这一计划。“基金会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华文教育事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宗旨以及正在进行的项目,都与父亲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我们捐赠了这笔资金,支持基金会的开展项目”。 张浩宏说,培养一个学汉语的学生,相当于培育出一枚果实,而培养出一位华文教师,则相当于种下一颗果树,每培养出一名华文教师,就可以带动数十位学童,从长远来看,甚至可以带动成百上千的人学习中文。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华文教育师资的培养无疑是推广中文的有效捷径。 “第一批捐助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华文师资的培养,这就算我们父子为华文教育种子的生长撒下了第一掊土!同时,父亲和我还想把基金会的这些计划介绍给我们的朋友,让更多人投入到开展海外华文教育这项有意义的事业中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