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在巴黎感受中西文化

2005年6月20日

    
    应巴黎第七大学东亚学院汉语系齐冲教授的邀请,我于今年3月到该系作一个月的访问讲学,三次讲座题目分别是《如何看待明清之际价值观念变化的现代性气质——兼论现代性的精神气质及其隐忧》、《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内部的现代性因素之分析》、《简论20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的三种范式》。
    
    法国学术界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的了解多局限于宋明以前,对于明清哲学了解的不是很多。但前来听讲座的师生却是真诚地对中国哲学与文化感兴趣的人。专门负责接待我的费颺教授是研究宋明理学的专家。他的汉语非常好,在极短的时间里将我的三篇演讲稿(约三万多字)翻译成了法文。最令我感动的是前来听讲座的尼古拉·莱仙客先生。他的名字还是他年轻时来北京开会,碰见大诗人艾青后,艾青就他的名字音译而取的非常有诗意的名字。他大约五十七、八岁,出生于中国东北,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特别热爱中国文化。他的专业领域是甲骨文研究,对《说文解字》非常熟谙。认识他是一种偶然。一日下午约莫六点钟,我在汉语系办公室给家里打电话,遇见了他。他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访问教授,与我谈起了中国文化以及他对中国文化后继无人的担忧。从人格类型来看,他是一个长袖,特别开放,喜欢谈自己的专业所长。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关心,他特别想了解中国国内年轻学者对于自己的古典文化传统是否熟悉。我向他介绍了中国近十几年来情况的好转。他听了很高兴,与我讨论起《论语》、《孟子》中一些难以翻译的句子,我们俩人一来一往地背诵古典句子,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正是这一次交谈,后来我的三次讲座他都参加了。他住的地方距离巴黎很远,大约要坐一个半小时火车离开巴黎,然后再开20多分钟的车才能回家。他一星期只有一次课。为了给我鼓励,每次来参加讲座,他来回都要花四个多小时。况且,我研究的领域与他很远。因此,他能参加我的讲座,令我特别感动。然而,他的知识面非常广,对我所讲的也非常感兴趣,常常还能给前来讲座的学生作一番引申性的解释。向学生介绍《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著作。
    
    我的第二次讲座,一位研究现代新儒家的年轻学者毕留塞听完报告后,对我提出的在比较文化研究中要区分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与以西方文化为标准这二者之间的不同说法颇感兴趣,要我作出进一步的解释。我在准备这份讲稿之前,并没有深入地考虑这一问题。经他这一提问,倒真的引起了我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是我此次法国之行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学术问题。
    
    在与费颺教授的交谈中,我也体会到了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吸取对方文化之长的必要性。他的研究宋明理学,对于宋明理学重视伦理价值的思想非常感兴趣。他认为,现代法国人特别不愿谈伦理问题。因为他们不愿谈责任与义务问题。而在20世纪的明清哲学研究,以梁启超、侯外庐、萧父等专家,更重视明清哲学中所蕴含的近代性思想因素,着重挖掘这一时期反理学思想中反伦理异化的思想萌芽,我个人也追随这一研究传统。我们的交谈,促使我也在认真反思明清以来我们称之为具有近代特征的思想家的主张,切实感觉到后现代思潮对现代性思想批判的真实社会要求。现实的中国虽然远未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但如何提前避免现代化的弊端,的确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越来越迫切的现实问题。
    
    访问即将结束之际,我拜访了法兰西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先生。他是研究晚明以来西方基督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专家,最近又出版了关于王夫之哲学研究的新著《理器论》一书。雅克·谢和耐先生非常严肃地批评了西方汉学研究及欧洲汉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哲学与思想时,相对忽视对中国历史真实变化过程的了解,造成了从思想到思想的空洞化倾向。
    
    由于讲学任务相对的轻松,所以有一些时间了解巴黎的风貌。巴黎是一个渗透了浪漫风情的城市,从城市建筑风貌,到男男女女的着装;从地铁站的乘客旁若无人的接吻,再到地铁站及其他街区的各种裸体广告画。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街道的树叶,有些墙面上的涂鸦与令人不悦的狗粪。塞纳河从市区流过,沿塞纳河两岸的建筑与名胜,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奥赛博物馆,拿破伦墓等,使这条河流充满了人文气息。巴黎的绝大部分古典风格的建筑都具有艺术的气质,而且还遗留着法国的贵族气派。淡青灰色的屋顶略略地流露出些许的忧郁气质,这减少了作为现代大都市的巴黎因为车轮而带来的喧嚣气氛,比起纽约、斯德哥尔摩、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等大都市,显得更为文雅、恬静。
    
    利用讲座的闲瑕时间,我加盟华人旅游团到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家作了走马观花似的旅游,感受到欧盟各国取消了关卡后自在行车的好处。一路上都在想,如果我们国家各省各县之间的高速公路也取消各种不合理关卡,不知要使行车速度加快多少,不知要减少多少油耗,降低空气污染。尤其是乘船从哥本伦茨往法兰克福方向行走时,德国人对莱茵河的维护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岸的城镇星罗棋布,沿河两岸公路与铁路并行,而两岸的植被却完好地保存着。四月的莱茵河水真让人想起白居易诗: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我之前,丁四新副教授亦曾前往七大汉语系讲授出土竹简《老子》。我们亦曾邀请汉语系系主任齐冲教授前来我院讲学。武大与巴黎第七大学是校际交流学校。哲学、文学、历史学院的相关专业的老师与第七大学东方学院汉语系的学术交流,将会跨入一个新阶段。(吴根友/武汉大学报)
    

 

 
·在巴黎感受中西文化 (6-20)
·美国马州黎明中校庆祝建校10周年 (6-20)
·美华裔官员吁中文学校积极争取专款补助 (6-20)
·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选出新一任会长 (6-20)
·美国喜市中文学校举办学习成果展 (6-20)
更多...
 
·世界汉语大会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 
·国际汉语教学志愿者需满足三项条件 
·中国提倡简体字 不反对海外华校用繁体字 
·新加坡教师:电脑教学激发学生学华文兴趣 
·澳大利亚首家孔子学院在西澳大学落成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