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创办名校之路
文/崔雪芹 温新红 早在13年前,当刘人怀校长从上海调到暨南大学任职时,他原来的一个同事以为他是调到了山东济南,尽管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但当时学校的知名度不高,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济南大学。去年的教育部会议上,当周济部长宣布暨南大学的境外生数量大于全国其它学校的总和时,刘校长同样并没想到学校近期改革创新的成绩是如此突出。 当笔者走进这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跨越式发展、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侨校时,这所“华侨最高学府”的第13任校长、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刘人怀教授说,“我也没有想到这个结果,但是我自己坚信自己做的是正确的,科学地管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战略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抓整个的管理,结果暨南大学在很短的时间达到了这个地步。她在变化并且很有特色,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因为我觉得她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在全国1700多所大学中间,她是前十位创办的,尽管她蒙受很多波折,但是暨南二字一直没有变过,而且还这么有特色,是中国第一所面向世界的大学,她不成为一所名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为一个侨校的任务。” 采取诸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措施 “在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要办出质量和特色,就必须进行改革。”刘人怀校长这样介绍说。为提高办学的质量和特色,暨南大学自1995年以来施行了一系列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措施。无论是施行弹性学分制、成为中国第一个没有补考的学校,还是大考场考试都是笔者前所未闻的。 “暨南大学自1906年成立之日起就定位为一所侨校,侨校是暨大最大的特色。而侨校同时也必须办成名校,因为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才能吸引更多境外学生来此求学,保持学校‘侨’的特色。”刘校长提到“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时侃侃而谈。“如果能够把一所一般的学校变成一所好学校,肯定要采取措施、要实事求是,我提出了‘严、法、实’的原则,即‘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依法治校和实事求是’。我任职以后,开始从上而下地制定制度,从教学、科研到党政管理,全部做改革,都制度化了,不要以我为准,大家讨论好制度,实施依法治校,同时,在校内做一切工作均要实事求是。” 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211工程”重点大学。据了解,为适应学校生源的世界性特征,暨南大学率先施行与国际接轨的弹性学分制,即标准学分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数,就可毕业,这样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推迟毕业,有力促进了由保姆式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对境内外两类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为更好地因材施教,暨南大学对海外及港澳台学生采取“面向世界、应用为主”,对内地学生采取“加强基础、目标上移”的教育目标培养人才;将内地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外,暨南大学还加强了英语、计算机语言和汉语的“三语”教学,在全国首先施行课堂教学三重评估制度,率先在世界五大洲设立招生报名点,方便了学生咨询和报名,并深入改革预科教育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近两年的招生工作中,暨南大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报考并被学校录取的海外及港澳台学生数,均大于全国其它高校的总和。现在,在校的海外和港澳台学生达到9534人,占全校全日制学生比由20%增长到43.17%,特别是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港澳台和海外研究生达751人,约占全国总数的1/4;在校台湾学生达602人,占全国总数的1/7.1995年,只有16个国家的学生来校学习,而今天的在校学生则来自世界五大洲65个国家和港澳台3个地区。同时,学校的研究生由1995年的615人增长到目前的5275人,增长8.6倍。学校的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1亿元人民币,较1995年增长25倍。学术论文数与科技成果数也大大增长。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暨南大学已由一所教学型大学逐渐成长为一所研究型大学。 刘校长介绍说,“我来的时候这个学校老师里面只有8位博士,包括我在内,才8位博士生导师,最高级别的论文(SCI)一年才出四五篇,现在经过全校努力,老师里面的博士比例就占1/3.而在全国的名牌大学里,老师中博士生只占1/4.老师素质高了,SCI、EI论文去年已达235篇。海外学生到中国读书首选我们学校,我自己也吃惊。世界名校的第一个标准是国际学生多,我们暨南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有将近一半的境外生,这种情况全世界都没有,也是很难做到的。现在扩大招收境外生,生源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在中学受到的教育也有极大差别,教书也是很难的,因为全世界对中学教学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但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上我们在全国最先施行弹性学分制,让学得好的学生快毕业,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慢点毕业,以保证学生全部都能培养成才。我们学校没有补考,是中国第一个没有补考的学校,对此,我们不会记入档案,你这科学得不好可以重修,对学生很宽容,遵循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什么人都可以好好学。我们学校提倡‘学生第一’的原则,关爱、善待学生,这样一来学风就比较好了。现在好多学校都取消了补考。” 暨大的考试非常严格,全部是大考场或者大操场、体育馆进行,众目睽睽之下,根本没法作弊。之所以特别关注这点,刘校长认为:“考试要真实、培养诚信,所以暨大对考试管得很严,这样对所有的学生都公平。学校方方面面做了几十项改革,这些改革都带来了明显的效果。我这样做,因为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学校,也不怕得罪别人。” 中国的校长最难做 笔者了解到现在一些院士都做了大学校长,但刘校长认为院士不一定都能当校长。当校长要处理很多“麻烦事”,中国的校长是最难做的,有个校长还曾经开玩笑说:“中国的校长不是人当的。”刘校长认为,中国的大学校长既要是科学家、政治家,又要是“管家婆”,还要是家长、好的父亲、好的老师,所有能实现的家庭的角色和社会的角色都要附加在身上,还要有好的身体,运动员的身体,因为要处理那么多的事情。当校长需要一定的素质,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另外还要与时俱进,现已是信息化的时代,没有E-mail,没有网络,那怎么管理?所以现在的管理就不一样了,以后就更科学。暨南大学是广东第一所有国际联网的学校。刘人怀的理念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修正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永远要创新才行。 刘校长表示:“上周凌晨一点多接到一个电话,说他这边很吵闹,睡不着觉,让我去管管。这就是说校长你随时要上班的,所以说中国的校长非常苦恼,国外的校长只管教学科研,我们中国校长管所有学生老师员工的一切,暨大办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有工厂,有企业,什么都有,这比很多单位要复杂。人们期望也很高,你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然后要学校稳定,因此中国的校长很难做的。你又要当‘市长’,又要当‘厂长’,又要当‘家长’,又要当‘运动员’,你的身体要结实、健康、禁得住,关键是没有睡觉的机会,所以好的校长要有好的身体,要沉得住气,要不怕挨骂、不怕人家诋毁,还要敢于做事,要有理想,要有创新,中国的校长就要做这么多事。按照这个高度来要求我,我也觉得不是很圆满。” 笔者了解到尽管刘校长的休息时间确实很少,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但他看起来精神非常好,而且看起来很年轻,便开玩笑地问他有什么养生之道。刘校长说,“好象所有的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走到哪里,人家对我说你好年轻啊,因为我悟出了两点。一个是要心情愉快,我们中国有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一生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各个方面总是有很多矛盾,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但是作为一个人来说,应该在任何时候要高兴起来,把快乐作为生活的支点,要在阴天的时候想到晴天、晚上的时候想到白天、冬天的时候想到春天,这样开心地过日子,想得开一点,想得向前一点,要放眼于未来,坚信美好的未来,我觉得,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积极地生活,快乐地生活,这样心情好一些。第二点我说我跟别人一直不一样,我是敢于‘吃辣椒’、敢于改革。我的一生很曲折,很多灾难,我一直都很好强,我是一个喜欢做事的人,但是我能想得开一些,心胸宽一点。所以我当校长,无论有多少矛盾、困难,我很少有发脾气。我脾气比较好,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这就是个好习惯,那样本身就显得年轻一点。我在文革前身体很差,差点去见了上帝,现在人家看到,说你现在身体好了。我是一个不运动的人,根本没有时间运动,我是最晚下班的,我晚上还要工作,大年初一也在工作,没有休息。我成功的秘诀是忍耐,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成名,当时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就是忍耐。因为你有太多的不如意了,这些不如意怎么度过,就只有忍耐,因为个人在那个年代,很渺小。现在有些事情你也得忍耐,你不能一意孤行,校长也得做事,怎么办,要做好,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尽管你有好方法,但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还得忍耐。不是我当校长就不用忍耐,还得忍耐。” 分校区是校本部的延伸 暨南大学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4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74万平方米,但是搞教育的刘校长却不主张搞多校区。他觉得一个校区比较好,对学生的培养,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对学科发展都比较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巧合造成了多校区,为此,刘校长坚持多校区同时发展、同水平发展,另外3个校区跟校本部同样的招生,一样的分数线、一样的毕业、一样的培养,只是老师有点不一样,交叉一些。刘校长说:“多校区是历史形成的,不是有意要办成这样的,就我个人想法,我不想那样办学,因为那样教学成本高,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既然已经是这样了,我是把它们整体当作一个学校来看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名牌大学,要保住自己的品牌,不要去办那些独立学院和二级学院,你是一个名牌大学,你应该为国家提供优质的人才。现在有人说那样做能赚钱,我觉得赚不了什么钱,带来的负面效果,可能会坏了你的品牌。暨大尽管形成了4个校区,但我是同时发展的,所以去年教育部周济部长视察我校珠海学院时,给予了很好的评价:暨南大学的珠海学院是校本部办学的延伸!” 在依山傍海的珠海学院,笔者看到无论是校园的选址还是校园的建筑都非常讲究。校园中非常宁静,同学们或在上课,或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珠海学院的负责人介绍说,这里的行政人员非常少,同学们都是实行自我管理。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也都是由学生们担当,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解决了勤工助学问题,又树立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当初,珠海是全国惟一一个没有高校的特区,珠海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筹办珠海大学,但因种种原因一直办不起来。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刘校长作为珠海市政府顾问,帮了这个忙。“珠海学院是1998年开始办的,我背着很大压力办了珠海学院,珠海市政府支持,我也觉得高等教育对特区有帮助,所以办了珠海第一家高等教育机构,当然办得非常漂亮。如今可以看出,办学质量很不错,学生毕业后也很抢手。珠海学院的学风很好,校园也非常漂亮,比校本部还漂亮,有山,有森林,有湖泊。对珠海学院,我请院士朋友来给我设计,花了不多的钱,就把校园设计好了。我非常省钱,勤俭持家,办出了这么美丽的校园。”刘校长谈到美丽的珠海学院时,似乎在谈他的一个孩子,很亲切。(来源/科学时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