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了解中国的“金钥匙”
文/陆静斐 “如果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历程及其发展像进行一次‘长征’,那么今天召开的世界汉语大会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7月20日,在会场上,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流利的汉语开场白和幽默的比喻赢得一片喝彩,之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联邦院议长穆拉图由始至终用汉语进行的演讲也赢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我是来自俄罗斯的安娜,金同学你是从韩国来的吗?一起合个影吧!”会场外,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热情地用汉语打着招呼,并在标有“世界汉语大会”的横幅前合影留念,在快门按动的瞬间他们齐声喊出的是“茄——子!”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开幕式上,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无论是黄皮肤、白皮肤还是黑皮肤,与会者们都在积极地用汉语交流,都为能用汉语进行演讲而感到骄傲。学习汉语,热爱汉语,传播汉语,是与会者们共同的心愿。 尽管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有一副同声翻译的耳机,但整个开幕式期间几乎很少有人在使用。从第一个发言嘉宾穆拉图开始,大多数发言者都尽量在用汉语进行致辞。来自海内外的与会者们,无需翻译就能一边听一边发出会心的微笑。 “中非交往日益频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批批的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穆拉图笑着说,“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表示,1979年他就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对他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帮助。能在大会上用汉语演讲“震”住大家,穆拉图非常开心。他说,随着中非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加之中国赴非洲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类从事经贸、旅游服务的汉语人才在非洲的需求越来越大,汉语教学开始增长。据了解,从埃及到南非,许多大学都纷纷开设了中文课,培养出来的学生供不应求。 “三人行,必有我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卡珀顿尽管不能用汉语发言,但时不时蹦出的这些话,还是引起了台下的热烈反响。“学汉语现在成了我们家的头等大事。”卡珀顿说他的太太目前在中国一所大学任教,10来岁的儿子则在上海学习汉语,他也得赶紧跟上不能掉队。据他介绍,在美国汉语已经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如今美国大学理事会正式启动了“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化预修课程及考试”项目(简称AP汉语项目),已有2400多所中学表示有意开设该课程。 “近年来,汉语教学在法国虽然已经上了一层楼,但我们欲穷‘万’里目,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与卡珀顿不同,白乐桑汉语能力不仅让他发言流利,还能通过“篡改”一些语句来达到更好的效果。他说,在不少法国年轻人眼里,汉语是“就业王牌”。“可以说,学会汉语就掌握了一把了解中国‘金钥匙’,可以通过它接触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参与到中国快速的社会发展中来。”白乐桑说法国的汉语热从巴黎街头的一则广告就能体会到:“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内的机会和财富。”(来源/文汇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