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29位美籍华裔孩子的寻根梦

2005年8月2日

    
    迎着炎炎酷暑,飘洋过海,从夏威夷来到中山,29名第三代、第四代,甚至第五代华裔,他们借参加2005年中山市华裔青年夏令营活动之机回乡寻根。日前,在沙溪岗背、申明亭,南区渡头、北台,板芙里溪,其中13个孩子终于圆了“寻根梦”。
    
    或许,在几天之前,这些华裔青年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素未谋面,却机缘巧合参加了同一届华裔青年夏令营,到这快陌生的土地上寻找先辈的踪迹。其中一些人更惊喜地发现,原来刚刚结识没多久的伙伴的太公的祖居竟然和自己的叔公是隔着几条街的邻居,从老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缘分就这样把这些年轻的心紧紧地扣在了一起。
    
    太公在家乡名声显赫
    
    陈可欣、李美泛和杨明河是夏令营中的幸运儿,凭着父母提供的详尽的资料,市侨务局的工作人员顺利地帮助他们找到了中山的亲属。24日,是陈可欣他们回乡省亲的日子。
    
    陈可欣没想到自己的太公在家乡竟然这么出名,当她在太公陈衮捐助的岗背小学的大礼堂内看见太公的黑白照片时,惊喜得叫了起来。和陈衮的照片摆在一起的,都是陈家人,通过翻译,充当临时导游的伯父陈祝林告诉这个美国小侄女,太公陈衮曾是一位名震乡里的人物,漂扬过海白手起家,成了一位富豪,曾经资助过孙中山革命。
    
    族谱上有了海外一支
    
    夏令营的领队李庆和先生专程带着侄女李美泛来探亲。李庆和已经回来过好几次了,亲戚朋友们看见他都跑过来用沙溪话聊天,他一一把亲戚们介绍给首次回家的李美泛,亲戚太多、辈分复杂,很多中年妇女统称为auntie,面对这么多热情的auntie的打量,李美泛虽然有些尴尬,还是礼貌地送上从夏威夷带来的特产巧克力。
    
    沙溪申明亭村是杨明河的故乡。离村委会还有老远就看见他的远方伯父杨正绳站在门口张望,这位热情的伯父给了杨明河一个惊喜,使他成了那天最让人羡慕的人。在互相介绍后,伯父郑重地拿出了杨的家谱,找到了杨明河太公的名字,他的后面还有两支都是空白,因为他很早出国,家乡人不清楚后人的名字不敢妄加。那天伯父拿出黑色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了杨明河的英文名字SCOTT。杨家海外的这支终于认谱归宗了。
    
    姐弟双双把根寻
    
    “家乡水好甜,族谱上可以找到祖父的名字……”24日上午,在板芙里溪村,黄妙珍和弟弟黄敬和见到舅舅和表兄弟们。原来黄妙珍外祖父共有7个兄弟姐妹,是里溪村的一个大家族。
    
    当教师的黄妙珍说,这是自己第二次回乡寻根,出于第一次的感受,这次特意把弟弟黄敬和也带回来。回想第一次回来的情景,黄妙珍说,那是在2001年,当时自己所在的学校和中山市一中初中部进行交流,利用交流的空闲时间回到祖辈居住过的板芙里溪村。当时,黄妙珍看到了过去祖辈留下来的老房子,还赶上了一个舅舅盖新房子。她说,虽然从小就受到过华文教育,很早就听人提过家乡,但对家乡的概念非常模糊,没想到家乡会这么干净、漂亮。第一次回乡寻根的黄敬和感觉到,家乡亲人太热情了:一切都是那样的真诚,水果是从自家院子树上摘下的新鲜龙眼,亲情是通过手势表达的。
    
    这次寻根,弟弟比姐姐更自豪,因为他能用简单的中文交流。黄敬和说,自己从中学就开始学习中文。黄妙珍说,大学时自己选修的是西班牙语,回想起来真的很后悔大学没有选修中文。黄妙珍说:“妈妈已经退休,爸爸还在上班,这次寻根,妈妈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亲人,一家人早已商量好了,等爸爸一退休,就全家人一起回乡寻根。”(来源/中山日报)
    

 

 
·29位美籍华裔孩子的寻根梦 (8-2)
·柬华总会支教遇经济困难 中国使馆解囊 (8-2)
·全美中校联合总会将举办中文教育研讨会 (8-2)
·陈可珍接任美国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会长 (8-2)
·新泽西慈济人文学校秋季班招生 (8-2)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京开幕 
·2005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在京开营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大会开幕 李长春会见各国代表 
·HSK已先后吸引40余万海外考生参考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