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韩国兴起汉语热

2005年8月3日

    
    去年底,我随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代表团去汉城,参加中韩名人论坛。韩国国务总理李海瓒在会见我们时说,韩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困难,但是学中文的毕业生现在很吃香,不仅不会失业,而且是各单位争夺的人才。这番话引起了我许多感慨。
    
    1992年,中韩刚刚建交,我赴汉城履新,到达后突出感到不像在异国他乡。不仅人的长相相似,而且到处可以看到汉字。汉城的古建筑“景福宫”、“大汉门”、“秘苑”等的门匾,都用汉字写成。不久我到外地一所大学讲演,原来担心两国建交不久,听众不一定踊跃,可是到了会场一看,不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我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成果,听众听得非常认真,有的人还在记着什么。在演讲后提问时,不少青年学生问到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有的人还说他们很喜欢《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问中国人现在是否还看这些作品,中国对孔子怎么评价等等。由于历史原因,中韩两国相互隔绝了几十年,但眼前的一切让我一下子感到,我们离的是那样近。
    
    此后的几年,我在汉城履行公务,通过接触与观察,更感到中韩文化联系的紧密。韩国人的名字都有固定的汉字,不容错写。韩国国会200多名议员,他们在国会大厦会场的座位牌也都用汉字书写。韩国的几大报纸《东亚日报》、《中央日报》、《朝鲜日报》等,刊头报名都用汉字。至于参观韩国的古代建筑,“大雄宝殿”到处可见,汉字楹联更是随手拈来。到1998年,韩国政府又做出决定,恢复在公文中的汉字,取消了20多年前不使用汉字的规定。随之路牌、路名、地名、景点名都加上了汉字,这虽有招徕中国游客的需要,也反映了韩国重视对华关系的发展。
    
    近年来韩国“汉语热”不断升温,更主要的原因是,中韩建交短短13年,两国关系取得全面发展。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特别是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正是这些原因,使韩国各部门、企业需要大量通晓汉语、了解中国情况的人才。过去在韩国,英语是第一外语,只要稍懂英语,就可以与韩国政府机关和企业交流、来往。而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为了培养汉语人才,韩国设立汉语学科的大学日益增多,目前已达137所,多聘中国教师授课。业余汉语学校更是到处可见。在韩国,到中国去留学成为一种时尚。目前韩国在华留学生已近4万人,占在华各国留学生人数的近一半。在中国大学毕业的韩国博士生已有500多人,回国后走上重要工作岗位。有的企业急需人才,还成批派到山东大学韩国学院进行短期培训。至于中国面向全世界的汉语水平考试,韩国参加者达2万人,占全部参加者的70%。现在到韩国,遇到会讲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据我所知,韩国政界人士本人或其子女来华学习的不在少数,听说连李海瓒总理的孩子都在中国学习。汉语在韩国的地位不断升高,也反映了中韩关系的发展,这一势头还会继续下去。(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延静)
    

 

 
·韩国兴起汉语热 (8-3)
·美国青少年北京学汉语 (8-3)
·奥兰多明日中校8月21日开学 (8-3)
·美国奇士美中校音乐会获各方肯定 (8-3)
·华裔新生代迷恋家乡风情 (8-2)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京开幕 
·2005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在京开营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大会开幕 李长春会见各国代表 
·HSK已先后吸引40余万海外考生参考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