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让中华文化在这里传承

2005年8月30日

    
    ——访文莱中华中学校长许月兰
    
    中华文化在海外能万古长青,靠广大华人、华侨和华社、华校的共同传承和发扬光大,而华校又是华文华语薪火相传的第一站。文莱之行,我们有幸参观了文莱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私立学府——文莱中华中学,并采访了校长许月兰女士。
    
    谈到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价值时,许月兰女士说,从19世纪全球开始盛行学英语,原因是英语国家(主要是英国)的崛起,使英语的使用价值大增。20世纪,美国的强大超越了大英帝国,而美国也是英语系国家,于是英语继续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崛起使华文的使用价值大增,许多国家开设了中文学校。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又给中华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正面影响。“华文华语在国际上日趋重要,身为华人的我们还能怀疑中华文化传承的价值么!”许月兰不无自豪地感慨。
    
    华文在文莱得以推广,主要归功于华校。文莱现有8所华校,其中3所是中学。文莱早期的华校,以华文为第一语文,采用香港出版的教科书,英文很弱,国文(马来文)更弱。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华校是三语并重,高中之后,上华文大专院校就读的机会比以前更多。华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华人,小孩是否进华校,一般是由父母决定。作为华人,懂华文就多了一个优势,因为文莱有很多华人社团,开会、通告、记录等全用华语华文。
    
    华文教育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许月兰认为,传承中华文化,不可一味继承中华古风,而忽视文化的进步和创新。要古今兼备,有现代知识,也要知道我们的文化和历史。担负起配合文莱的教育政策(双语制度)和社会的需求,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作出调整并不断完善,使之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同时保留自己的办学特色。许月兰指出,开展华文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华人社会情况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尽最大可能满足广大华侨华人及其子女对华文教育的不同需求。
    
    回顾文莱中华中学的创办史,风雨兼程。百年前先贤下南洋,基于文化的传承和母语的保留,兴办了办学教育子女的理念。学校创办人甲必丹王文邦和热心教育的华商,众志成城,终于创建了文莱中华中学的前身文莱育才学校。当时物资匮乏,在历任董事长及董事前辈的引领下,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过了83年。
    
    笔者看到,中华中学的教学设备齐全,设有科学室、音乐室、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语言室、网路中心,以及空调体育馆和室外体育场等。目前学校占地8英亩,教室60间,教职员工近200人,设有101个班,从1922年创校时仅有22名学生发展到目前学生人数达3500名,这不但是历史的见证,也标志着学校的迅速壮大。
    
    身为一校之长,许月兰秉承先贤和华社的创校宗旨,同时也接受时代的需求,作出大胆和灵活的调整,与时并进。她表示,中华中学现在是三语并重,五育兼修。“三语”是华语、英语和马来语,“五育”是指德、智、体、美、群,让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塑造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学识和崇高道德修养的人才。学生中本地人和外国侨民各占一半。本地学生中,华人占80%,马来族人占40%,其它族群占5%;外国侨民中,有华人、印度人、菲律宾人和斯里兰卡人。教师除本地人外,还聘请了不少外国教师,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老师。高中毕业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大学预科。
    
    要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中华中学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华文歌唱比赛、书法比赛、华文作文比赛、中国舞蹈比赛,以及猜谜语、对对联等。另外,还借助多媒体设备介绍中华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昔日的单语教学演变成今日的“三语五育”,中华中学的努力和成就已受到华社的认同和文莱政府的充分肯定。
    
    “中华文化的传承,在海外来说,就要靠海外的华人、华校、华社和华文媒体共同努力,它任重而道远,是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有规范、系统和方向,要崛起,更要发扬光大。”这是许月兰的期望,也是海外华人的心声。(虞珊珊 姜木兰/广西日报)
    

 

 
·印度汉语老师挺吃香 (8-30)
·让中华文化在这里传承 (8-30)
·南非大学举办“中国文化周”活动 (8-30)
·美国大华府维华中校秋季班招生 (8-30)
·美国马州博城中校举办野餐会喜迎开学 (8-30)
更多...
 
·综述:海外汉学学术研讨渐受关注 
·第六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在京颁奖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京开幕 
·2005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在京开营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