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学华文的启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经常苦口婆心劝导年轻国人,要把握机会学好华语华文。无奈言者谆谆,不少学生和家长却听者藐藐,并不十分放在心上,甚至还找出许多借口,要求少学华文。 如今李光耀82高龄了,把自己学习华语华文的过程和心得出版成书,国人这才惊悉:李光耀是60多年孜孜不倦、始终如一地认真勤学华语华文啊!这是多么令人动容的身教!我们实在有必要细细体会其中的苦心孤诣。 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尤其与邻国相比,时间本来不是站在国小民寡的新加坡这边。但是,新加坡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四十年里快速地取得远比邻国富足的经济建设成就,甚至在不少领域跻身第一世界之林,靠的不外就是领导人看准方向之后,国民便集中全力学习所需能力,追求实现共同目标。在这一建国战略下,全民以英文为第一语文,于是迅速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轨,使新加坡得以抢在邻国前头好几步。一句话:我们是靠努力学习来抢得先机的,不是靠资源和运气来取得成就。 这样的客观环境今天仍没有改变,凭本事“抢先机”依然是新加坡求取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问题是,我们之中很多人可能已经踌躇满志,不知道需要适时地扩大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向,也不知道通往机会的道路已经发生了变化。何况,我们抢先机,邻国也在学抢先机。而眼前大家都看到的先机是什么呢?不论是站在亚细安角度往外看,还是从世界高度往这里看,普遍的共识是:按照目前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趋势,到了本世纪下半叶,它们将重新成为世界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 外交部长杨荣文日前在华盛顿演讲时说,只要东南亚国家“作出正确决定,把握当前良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将为整个东南亚区域带来繁荣与昌盛。 部长不是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了,总理、资政更是多次说过类似的话。为什么需要如此“一再叮咛”?其实不就怕国人没“作出正确决定,把握当前良机”吗! 中国和印度,对我们而言,是两个良机,干嘛要因为不学华文而放弃其中一个?华文华语,本来就是新加坡七成以上国民的母文母语,有什么理由白白让这个资产流失呢? 中国经济发展对东南亚的影响绝不会小于印度经济发展对东南亚的影响,中国对东亚的影响当然就更巨大。国民党的连战“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要台湾跟中国大陆“一起赚世界的钱”,亲民党的宋楚瑜也迫不及待地紧跟着“登陆”,都是大趋势下之必然。 近来,中国舆论频频反映,新加坡做为语言桥梁,作用已经非常小;做为技术桥梁,也不甚壮观;还比较有作用的桥梁是管理和资金,但与其它国家相比,这些桥梁终究不大。要把握中国这一“良机”,什么才是新加坡的最终优势呢?是中华文化与语言!是大多数国人的母语母文,能让新加坡比其它国家更突出地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参与其盛。这个优势岂能浪费? 刚刚逝世的前总统黄金辉博士是不懂华文的“土生华人”,在耄耋之年回到福建寻根之后,曾满足地说:“我生命中的时针,终于走了完整的一圈,来到12点。” 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我们还有没有这样充裕的时间,等耄耋之年才走到12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