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喜看今日“汉语热”

2005年5月25日

    
    前不久,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在海外成立的第三所孔子学院。据了解,中国将陆续在世界各地开办100所中外合作的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
    
    100所孔子学院的背后,是海外3000万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热潮。在中国邻邦韩国,多所大学设立了中国学或者汉语系,多所大专开设了汉语课程,学汉语的各类在校生有16万多人。在欧洲,曾被视为“难若天书”的汉语,正被越来越多大学生选修。在全球,参加中国设立的HSK(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正以每年45%的速度增加。
    
    一种语言超出本国或本民族范围向外辐射,称为语言“出超”。当然,语言的“出超”,有着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而今天海外兴起的学汉语热潮,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热力。面对中国提供的巨大商机,如同曾经“学英语”一样,许多海外人士开始“学中文”。较高的汉语水平,正成为跨国公司职场竞争的一大优势。在华投资的跨国企业有10多万名外籍高层主管,汉语水平高低影响着他们的业绩和发展。去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500万人次,精通汉语的海外导游,因此也可以有多几倍的薪水。
    
    “汉语热”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与经济突飞猛进相伴随,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人们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从对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视,到对中国国内问题的关注;从取消外语翻译的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到每年的“两会”外国记者踊跃参加,越来越多海外人士通过学习汉语、使用汉语了解中国,也更加主动地和中国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合作。
    
    “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也必然接受其文化的浸润。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古代囿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等少数西方人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改革开放后,中国敞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京剧有了洋票友、武术有了洋弟子、中国菜也有了洋厨师。持续一年多的“中法文化年”活动,令法国人也越来越青睐汉语和中国文化。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他最爱中国的美食和宋词。
    
    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全球商界精英汇集中国首都,探讨中国和亚洲的新世纪。《财富》论坛第三次在中国召开,这使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世界各国要求与中国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愿望愈益强烈。在不少地方兴起的“汉语热”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愿我们美丽的母语——汉语,成为展示中华文化、促进合作交流的桥梁,也愿在全球多语共生的合唱中,听到汉语发出日益响亮的声音,增进各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共创幸福美好的生活。(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欣)
    

 

 
·广西华侨学校走上持续发展高速路 (5-25)
·大马副教长将全权负责国小中文师资 (5-25)
·美国爱默蕾中文学校学生结业仪式展才艺 (5-25)
·美国迈阿密中校举行中文诗词背诵赛 (5-25)
·柬埔寨端华学校在华人少年作文赛中获奖 (5-25)
更多...
 
·中国崛起 汉语走红全球 
·第六届世界华人少年作文比赛结果揭晓 
·中南半岛:缅甸华教呈多元化恢复态势 
·中文成美国热门外语 
·韩国小留学生冰城学汉语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