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中文有多少培训班?

2005年6月16日

    
    南昌的大街上、公交车内,几乎到处可见关于英语培训班的广告:江西师大外语培训班、雷式外语、新青年英语、昂立英语、剑桥英语……这些培训班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设了不同的班级,有口语班、听力班、作文班;四六级强化班、冲刺班;中国老师班、全外教班等。闻此所列多种教育方式,不禁脱口而问:同样是语言而且是母语,中文有多少培训班?
    
    不问不知道,一问还真吓一跳,跟英语教学培训班相比,母语培训何等惭愧,比较走红的大概就数“作文班”了吧?但与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班相比,又怎么谈得上“红”!那些参加作文班的人多是实在写不出作文的学生们。一些“善于思考”的人就弄出个“快速作文”之类的方法,在一两个星期之内,让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七八百字的文章,能够应对考试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然而就是作文培训,也没有英语培训那样“百花齐放”、“气势夺人”。因为先贤早就说了,写好文章并没有秘诀:多读,多背,多写,大不了加一个“多改”。也就是说,所谓的快速作文的培训,也难得真正得到行家里手们的承认,不过被当成一种应试手段而已。要想写好作文,还得靠学生们像无头苍蝇一样,牢记“修行在个人”的祖训继续提高。
    
    说咱们母语没有独特的教育方法似乎也说不过去,笔者有一部厚厚的《语文教学方法大辞典》,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收录的教学方法有六七千种。如果以这个数字跟当前走红的英语教育方法相比,当然应当自豪一回,可是如果以“走红量”对比,还自豪得起来吗?试问,我们有多少教师让某种教育方法深入人心?
    
    将责任全部算到教师头上也有失厚道,别说办班了,就是正课上重视起来怕也够呛。死板的语文教育让孩子们的热情锐减,教育成果难得体现出来。在此情景之下,有人担忧母语教育会在外语热中被冷淡,在沈阳召开的2005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连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袁贵仁也如此担忧起来:“目前语言教学中要纠正重视外语而削弱本国语言的倾向。”并提出“拯救母语”这一个并非危言耸听的口号。
    
    办班只是一种表象,国情教育和母语教育艺术才是关键。反思咱们的母语教育,这些方面做得足够好吗?(来源/中华读书报,作者/龚明俊)
    

 

 
·马来西亚高官:华文小学校长压力大 (6-16)
·美国侨报“中华文化”夏令营7月开营 (6-16)
·美国夏乐市华夏中文学校举行结业仪式 (6-16)
·美国哈冈学区将在两所学校增设中文班 (6-16)
·美国的“中文孩子” (6-16)
更多...
 
·世界汉语大会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 
·国际汉语教学志愿者需满足三项条件 
·中国提倡简体字 不反对海外华校用繁体字 
·新加坡教师:电脑教学激发学生学华文兴趣 
·澳大利亚首家孔子学院在西澳大学落成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