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汉语还是要从娃娃抓起
如果说,对那些为学好汉语孜孜不倦以图有个好前程的“老外”来说,学好汉语可以为他们增添发展的砝码和实力的话,那么,对于我们所有生于斯、长于斯、无时无刻不在用汉语思考和表达的中华儿女来说,还有什么比学好自己的母语更重要、更理所当然的呢? 在汉语面临着“墙里墙外不一样”的尴尬境地时,在大量的外来语言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母语时,在我们的母语显得颇无奈颇无力招架外来语的冲击时,我们所有使用母语思考和表达的华夏儿女该怎么办呢? 对中国人来说,汉语的重要性显然大大高于英语或其他任何外语,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我们首先需要怎样的语言?我们的娃娃们“第一要务”应该是学好母语还是先学好外语?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好母语,还是要从娃娃们抓起! 近几天来,我们的母语—汉语大有“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人景象。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云集全球汉语研究与教学精英,共同探讨“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会上传出的信息也令每一个华夏儿女自豪感油然而生。全球学汉语的“老外”竟已达3000万之众,尤其是中国的周边国家如韩国人,那股学汉语的势头差不多要赶上我们中国人学英语的“疯狂”劲儿了。看起来我们的母语的前景真是“形势大好,不是小好”啊。 但是,是否我们现在就可以为汉语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和英语等“强势语言”比肩而立的“国际通用语种而庆祝一番;现在就可以不必再为国人的汉语水准一路跌落而操心担忧了。答案自然是不!且不说前些日子堂堂的某高校学子竟在自家举办的汉语知识“擂台赛”上不可思议地输给了“洋学子”,那可能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不足为例;且不说现如今不少的研究生、本科生在洋洋洒洒的毕业论文中连“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也用的不是地方;更且不说现如今别说学理工科的大学生,就连中文系的学生恐怕也没有几个通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用他们的话来说,如今谁还有这么大把的时间啃这些“老古董”,去读那些“中文系学生必读书目”,要写些什么,到网上去“狗狗”一番,不是什么都有了吗。 笔者想说的是,汉语,真的很重要!如果说,对那些为学好汉语孜孜不倦以图有个好前程的“老外”来说,学好汉语可以为他们增添发展的砝码和实力的话,那么,对于我们所有生于斯、长于斯、无时无刻不在用汉语思考和表达的中华儿女来说,还有什么比学好自己的母语更重要、更理所当然的呢? 对中国人来说,汉语的重要性显然大大高于英语或其他任何外语,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国人尤其是如今的年轻人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到底如何呢,情况我不说大家恐怕也是心知肚明的。也不能一味地责怪那么多整天把大把的时间化在过“四六级”、为飘洋过海而起五更睡半夜地啃“GRE”的大学生们;因为这如果说是众多青年学子的自觉自愿,倒不如说是现如今的人才评价体系标准和用人单位的取舍标准给逼出来的。人到了这个份上,哪怕你原本并不想和英语整天不分昼夜地“亲密接触’,哪怕你对母语怀有千种情万般爱,也是万般无奈得很啊! 近日,从报上获悉,上海分别举办了“语言之星”夏令营和少儿古诗文朗诵大赛。前者喊出了“母语,在我们心中”的响亮口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语文高手一试高下;后者以“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宗旨,召来了上至风华正茂的中学生、下至一脸稚气的6岁儿童,竞相登台琅琅诵读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伟大诗人的千古佳作。这两场活动紧扣“捍卫母语”的鲜明主题,选手们的表现相当出色,可圈可点。但毕竟是比赛,入选者不说万里挑一,大概也是百里挑一吧。尚未形成广泛的效应,也许只能算是一次“热身赛”吧。 在汉语面临着“墙里墙外不一样”的尴尬境地时,在大量的外来语言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母语时,在我们的母语显得颇无奈颇无力招架外来语的冲击时,我们所有使用母语思考和表达的华夏儿女该怎么办呢?办法也许有很多。笔者以为,其中一个有效而又颇具战术力度、战略广度与深度的办法是:学习汉语,学好汉语,从娃娃们抓起! 之所以要从娃娃们抓起,是因为娃娃们堪称是学习母语的最佳对象。三四岁、五六岁的娃娃们堪称是学习母语、掌握母语的最佳时期。道理不必细说大家也都明白。但是令人遗憾、令人看大不懂的是,如今还是有太多太多的娃娃们尚在牙牙学语(学的当然是母语)时,却莫名其妙地念了ABCD。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年轻爸爸妈妈们,多以自己的娃娃进了所谓的“双语幼稚园”而沾沾自喜,以为这样一来,自己的娃娃赢在起跑线上了。殊不知,让一个正处于学习母语最佳时期的娃娃生吞活剥、全然不知所云地学英语而不先好好地学母语,是一件多么得不偿失、完全违背语言学习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的蠢事。当然,这也不大好把板子一股脑儿全打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身上,要怪还得怪那股急功近利、藐视母语而过于”重视“外语”的社会现象。 我们需要怎样的语言?我们的娃娃们“第一要务”应该是学好母语还是先学好外语?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好母语,还是要从娃娃们抓起!(来源:光明网/缪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