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孔雀为什么东南飞?

2005年5月11日

    
    教留学生是一件很难但也很有趣的事情——从教学实践看,我往往根据文化背景的不同,把留学生分成东方和西方两大拨,因“方”施教。
    
    “西方”留学生一般来自英、美、法、德等国家,学汉语胆子大,不怕说错也不怕被笑话,教的时候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上不必怎么费力气,但得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地反复领读,不断纠正他们的“洋”发音。给他们上课,我说的最多的句子是:“Repeat it!”当他们有疑问时,我回答也比较省事——和他们比较容易用英语交流,况且他们的英语“正宗”,我也正好可以向他们学几招,一带两便,不亦乐乎?!
    
    但如果是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东方”留学生,我就只能更多地寄希望于“手谈”了——准备一大迭白纸,中文、英文和拼音一起使上,还又涂又画的,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因为这些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往往不如中国学生,尤其是发音,受他们母语的影响,很不容易听懂。
    
    不过,“东方”留学生毕竟和我们国家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在解释汉字的构成、意义等方面,比较省力。成语是中文里比较难的部分,中国学生也往往犯怵,更甭提外国人了。比如解释“胸有成竹”,我往往使尽浑身解数也未必能让西方学生不犯迷瞪,但对日、韩学生解说成语的“本事”和含义就相对轻松得多了。所以,这些学生中往往有一些是真正热爱中国文化的,有的还有颇深的了解。例如有个叫赵镛晃的韩国学生,汉语口语已经很不错,除了语速慢一些,不知道的人一般听不出来他是外国人。他喜欢书法和篆刻,已经收集了好几百方品位颇不坏的印材,还买了架古琴弹着。于是,他主动来旁听我给中文系学生开的中国古代文学课,还表示能听懂百分之七八十,我倒并不十分惊讶。但西方学生中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就少了,汉语学得好的往往表现在“实际”的方面,比如有个芬兰女学生四声虽然咬不太准,但到丝绸市场讨价还价的本领却比我还强呢!
    
    不过,当一个喜欢诗歌的留学生拿着《古诗选》问我:“为什么孔雀一定要东南飞?”我傻眼了,不得已耍了个花腔:“因为‘西北有高楼’!”(郭梅/钱江晚报)
    
    
    

 

 
·北师大首开学生汉语能力测试 (5-11)
·孔子学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成立 (5-11)
·香港会考中文将取消范文教学 (5-11)
·中美交流青少年夏令营招生 (5-11)
·了解中国 汉语为桥 (5-10)
更多...
 
·美国中学生痴迷中国文化 
·美国洋学生比试中文口才精彩纷呈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