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华教杂谈

2005年10月13日

    
    文/舒妍
    
    有很多执教多年的教师,他们实际上已厌倦了教师这个职业。但因为也没有更好的职业,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为仗着自己有多年教学的经验,如果不主动辞职,学校无权辞退(而大部分学校也不愿平白花这笔钱),便对校领导有诸多牢骚了。
    
    如有的学校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自然想方设法提高师资的水平,这样一来,教学任务自然比较繁重,但这是学校认真治学的一面,值得提倡。可老教师不理解,会有一些牢骚。
    
    像学校组织人听课,在一些老教师看来,是多此一举。有的说,他们教他们的书,学校不要去打扰就阿弥陀佛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有的教师仗着自己执教多年,有一定的经验,听不进别人的建议,看不得别人指手划脚。学校强调先写好教案再上课堂,目的就是防止有些老师自鸣清高,上课堂时完全可以临场发挥,或者多年前的教案拿来充数。即使勉强写了教案,也是敷衍了事,从不认真负责。
    
    再来谈谈差生的问题。有的老师,一遇上差生,便悲观地一棍子打死,或者极力怂恿家长聘请督课。差生不一定面面俱差,也有可取之处。也许他精于画画,也许他字写得很工整,也许他善于跳舞,善于唱歌,所以对于差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决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这里教育有一点同中国大陆大相径庭的就是学生一般课后有督课,有的英汉双督。而老师也因兼职或督课,放学后就各走各的。很少会把学生单独留下来补习,何况时间一长还会引起家长的抗议。这是和中国大陆最大不同之处,也是华教的一大弊端。
    
    月考之后,某校有位主任说:“分数的比率不是很理想,需要考什么,教什么。”这无疑又陷进了为分数而考的误区里。“考什么、教什么”已成了督课老师一种谋生之道。只要分数达到了,家长满意了,管他学生懂不懂考的到底是什么?现在如果学校也实行这个策略,岂不是给已病得不轻的华文教育雪上加霜吗?为分数而考,分数达到了又怎么样呢?难道这几十年来华校培养出一大堆连中文报都不会看的所谓优秀生、博士,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华文教育改革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有慢工出细活的精神。绝不能急功近利,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来源/菲律宾世界日报)
    
    
    

 

 
·汉语水平考试开始在纽约受理报名 (10-13)
·大马华教人士:华文教育地位举足轻重 (10-13)
·大马砂州民主行动党吁尽早维修华小危楼 (10-13)
·柬埔寨海南文联向柬华文教基金会捐款 (10-13)
·美国新州中校“中国日”活动中联合献艺 (10-13)
更多...
 
·日本企业对精通中文人才趋之若鹜 
·刘泽彭:中国热为全球华文媒体带来历史机遇 
·推广华文教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重要使命 
·中文列大学预科学分:美众多高中愿开中文课 
·推动华文教育 日本新华侨提案中国人大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