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华人教育急功近利

2005年8月24日

    
    访问中国的外国人常会被领到幼儿园、小学去参观。一踏进鸦雀无声的教室,孩子们立刻训练有素地齐声高喊:“客人好!”明显是排练出来的。这情景与西方学校在走廊里就能听见教室热烈的讨论声迥异。老师授课了,可怜的孩子们笔直地端坐着;待老师提问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举手回答者如背诵圣经般地将惟一的标准答案流利道出。与海外华裔家长督促子女一心成为专业白领心态不同的是,眼下中国大陆家长在培养孩子多才多艺方面又过分热衷。一个20岁的中国青年,如今一瞧见钢琴就厌恶。他曾向我诉说其童年是多么的不快乐:每天他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还得学弹钢琴、绘画和补习英语。妈妈将所有家务都承包下来,从不让他动手,动不动就念叨:“你只要抓紧时间学习,妈妈就高兴。”
    
    中国家长在培养子女成才方面,尤其显现出肤浅以及迫不及待的功利主义心态。有一位华裔男孩毕业于免费公立中学后,考上了牛津大学法学院,其家长觉得甚有面子,周围华人也感叹做父母的心血没有白费,将来儿成为开业律师,年薪15万英镑,父母多享福,并以此作为督促自己子女发奋的活样板。周围洋邻居里有一个同龄男孩,自小学至高中每年皆花费数万英镑接受昂贵的私立教育。高中毕业后,小伙子居然决定不去上大学,头半年先是到西亚、东亚和喜马拉雅山旅行,爬雪山过草地吃了不少苦,捡了条命回来已是万幸。接着他又奔去了非洲,留在乌干达当了义务乡村教师。其家信常常是他如何克服种种艰难与当地土著沟通,如何与艰苦的物质条件搏斗等。他的父母每每欣喜地举着儿子的来信向外人展示,他们认为孩子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一点是最宝贵的。而华裔家长私下里议论说:真搞不懂这些洋人,明摆着太亏了。
    
    西方社会中的犹太社区、印度社区、华人社区,邻里亲友与同事间就富裕、职业、学位及脑子的成就等互相攀比是出了名的。纽约一间收费昂贵的私立幼儿音乐学校,被父母拖着去上课的孩子,其中40%来自华人家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方社群巴望孩子将来成名成家的观念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比较注重的是孩子的自由发展。这可能与西方人不将子女看成是父母的“私有财富”,强调个体的文化传统有关。(郭莹/加拿大大中报)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拥有者奇缺 (8-24)
·全球汉语热 对外汉语教师奇缺 (8-24)
·新加坡国庆 李显龙强调重视华文学习 (8-24)
·美国亚特兰大华人活动中心中校即将开学 (8-24)
·美国亚凯迪亚市第一中文学校开始招生 (8-24)
更多...
 
·综述:海外汉学学术研讨渐受关注 
·第六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在京颁奖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京开幕 
·2005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在京开营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