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香格里拉:永远的精神家园

2004年9月13日

    

whzg2.jpg


    华声报讯:这是一块宁静的土地,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梦幻的国度。20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告诉全世界: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处人类精神最理想的家园——香格里拉。
    
    无数的证据可以显示,希尔顿笔下承载着人类所有美好理想的香格里拉,就是今天以云南省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为核心的一个广袤区域。
    
    尽管希尔顿在他的书中断言:这里层峦重围,江河奔流,交通阻绝,现代文明的春风吹拂不到这里,然而生活在这片神秘土地上的人们却以气吞山河的精神,改变着这方“化外之地”的面貌。
    
    石鼓抢渡播火种
    
    多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每逢少先队日都要到红军长征纪念碑下开展活动。这里有纪念红军渡江北上的雕像,背后是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壮丽景象。在这里,历史与现实被拉得很近,近得在那滔滔江水中,似乎还可以听到红军长征迈出的脚步声。
    
    “青峰壁立水云间,南下金沙直北还。神兵天降曾飞渡,万里长江第一湾。”纪念雕塑的基座上,镌刻着这样一首七律。1936年4月25日,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从素有长江第一湾美誉的丽江石鼓镇抢渡金沙江,经过四天三夜,仅以7只木船、几十只木筏、28个船工,在从石鼓以上60多公里江岸的5个主要渡口,神速渡过18000余全军人马,将追敌远远甩在江对岸。
    
    渡江之后,红二、六军团进入藏区,经中甸、乡城、稻城、理化、瞻化以及德荣、巴塘、白玉等地,翻越人迹罕至的大雪山,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二、六军团改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并肩挥师北上,走过茫茫草地,与中央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回顾红二、六军团的长征史,石鼓抢渡是走向胜利的关键转折。石鼓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交通要塞,传说历史上诸葛亮曾在这里“六月渡泸”,元世祖忽必烈也曾选择这里“革囊渡江”;68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又在这里神兵飞渡。
    
    “红军长征过丽江,前后不过5天,在中甸城也仅仅停留了4天,但却在滇西北高原播下了革命火种。红军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滇西北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红军渡江纪念碑下,已经70多岁高龄的木光之老人讲起当年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仍然动情不已。
    
    沧桑巨变今胜昔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金沙江一如既往地奔流不息,而两岸已是沧桑巨变、物换星移。
    
    石鼓渡口涛声依旧,但是已难寻见当年的古渡和木船。一个现代化的河港取代了它,在离古渡不远的江岸上矗立起一座航务大楼。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石鼓港,已成为金沙江上游一个重要的旅游航运港口。游客可以在这里乘坐高速客轮,登上江心的沙洲,遥想当年红军神兵飞渡的壮观;或者从这里启航到虎跳峡,穿越激流险滩,遥望玉龙雪山,去感受“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波澜壮阔。
    
    今天的石鼓镇,古镇面貌依旧,但已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旅游胜地。“红色旅游”和“长江第一湾”是这个千年古镇递给世界的两张名片。
    
    除了旅游业之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大,种植业、畜牧业、药材产业也正在成为乡镇经济的支柱。有丰富竹资源和竹编传统的大新村,今年上半年在国际竹藤组织、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帮助下,开办了竹工艺编织培训班和竹工艺加工厂,目前已开发出20多个品种,市场供不应求;保丰乐村96户人家家家户户养兰花,成为远近闻名的兰花村。石鼓是兰中珍品“大雪素”的原产地,每株“大雪素”价高时曾达12000元,而据统计,全镇拥有的“大雪素”已不下5600株,俨然成为各族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大产业。
    
    石鼓,仅仅是滇西北高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年红军经过丽江城时,这里民不聊生,而今天的丽江市,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0亿元;当年红军长征过中甸,这里还处在封建农奴制社会,而今天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已在向建设全国最好藏区的目标迈进。
    
    文化旅游圈悄然形成
    
    滇西北高原的现代化,并未损害这里汉、藏、纳西、傈僳等多民族共生共存的文化传统,这里的大自然依旧是那样壮美。
    
    1997年12月4日,有着800年沧桑繁华的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是“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典型”,人们赞扬它是“当今世界共同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古老的版本”。
    
    2003年7月2日,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金沙江与怒江、澜沧江并肩从崇山峻岭间奔流南下,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观。
    
    2003年8月30日,丽江纳西族东巴古籍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被称为人类社会的活化石,用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书写并保留下来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丽江古城密密麻麻的青石板路上,似乎还回响着红军渡江前夜匆匆的马蹄和脚步声。而今天,青石板上纷至沓来的,是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肤色各异的游人。“世界文化遗产”,给丽江带来声誉,也带来繁盛的旅游业,目前丽江市每年接待游客已达300多万人次。
    
    市长和自兴告诉我们,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接待国内外游客174.4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64.1%,扣除去年非典因素的影响,与2002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9.54%;今年8月25日,云南省第一支旅游股票——丽江旅游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标志着丽江旅游业发展开始进入资本运作的全新历程。
    
    2001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如今,与丽江一江之隔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已经一跃成为滇西北的又一个旅游胜地,一个大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圈,正在悄然形成。当年红军长征途中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山草地,现在成了“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成了海内外游人向往的“香格里拉”。
    
    历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金戈铁马已成为回响在旷野中的余音。留存在今人眼中的,是“香格里拉”的苍松、绿野、雪山、江河,一派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一派草长木生般的蓬勃。
    
    传统与现代交融,保护与发展并重。当年红军走过的这片区域,正沿着“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斩棘前行。
    
    香格里拉,永远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来源:新华网/李承祖、伍皓、曹滢)

 

 
·美国中学生痴迷中国文化 (5-10)
·中国文字研究机构落户北京高校 (5-10)
·美国洋学生比试中文口才精彩纷呈 (5-10)
·“日本人中文作文比赛”开始征稿 (5-10)
·暨南大学筹建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5-10)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