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用音像永存中国戏曲剧种

2005年2月1日

    
    华声报讯: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1月下旬,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研究院、所长会议在京召开,议题是研究携手启动建立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
    
    50年里有100个剧种已不复存在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遗产最能反映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和审美需求,最具有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它综合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歌舞、文学、音乐、美术、历史,是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的戏剧形式。它表达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它体现的审美趣味,犹如一种精神血脉,融化和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肌体里,渗透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中。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戏曲生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发言中指出,据20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统计,全国当时有367个戏曲剧种。而目前,仍有演出的剧种为267个,其中有不少属“天下第一团”。如不加紧抢救保存工作,将有更多剧种的资料不复存在。因此,建立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以抢救和保存中国不同戏曲剧种的音像资料,记录下戏曲剧种的表演形态,不仅对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继承、革新、发展戏曲艺术也具有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对戏曲艺术做过两次大规模的抢救、发掘、搜集、整理工作
    
    一次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对各地各民族戏曲遗产的发掘、抢救、整理,记录整理的传统剧目有数万种,还有大量的戏曲音乐曲谱,初步摸清了中国戏曲遗产的家底。第二次是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编纂出版《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这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主持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戏曲遗产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工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数千万元,参与的戏曲工作者5000多人,搜集的文字资料3亿多字,图片5万多张,戏曲文物数千件。
    
    用一年半的时间建成剧种音像资料库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摄像机运用的普及,为建立中国戏曲音像资料库创造了条件。中国艺术研究院已收集有4万多张戏曲唱片和1.5万多小时的戏曲录音,2000多小时的戏曲录像。这些音像资料为建立中国戏曲音像资料库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的音像资料多为京剧等大剧种的,缺少民间小戏和少数民族剧种的音像资料,这次与全国各省、区、市艺术研究院携手合作,将为建立完整体现中国戏曲剧种艺术全貌的戏曲音像资料库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建成后,中国现有剧种的代表性剧目及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作,及已消亡但有可能搜集到遗存资料的剧种,都将搜集其中。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的建成,将为保存、继承、研究、普及戏曲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美国中学生痴迷中国文化 (5-10)
·中国文字研究机构落户北京高校 (5-10)
·美国洋学生比试中文口才精彩纷呈 (5-10)
·“日本人中文作文比赛”开始征稿 (5-10)
·暨南大学筹建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5-10)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