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锦溪——活的民俗文化馆

水乡风情浓郁的锦溪小镇周晓平/摄

锦溪民间博物馆一角田宏/摄 千年水乡 古韵犹存 与周庄毗邻的江苏昆山锦溪镇,以溪得名,小巷逶迤,河道纵横,街缘水兴,路由桥通,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水乡风情浓郁。 自古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之说的锦溪镇,古桥之多,实属罕见。不足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就有古桥36座,现存古桥大多完整无缺,碑记联柱俱在,花纹图案雕刻精美,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 里和桥,俗称南塘桥、南观音桥,就坐落在古莲池西侧的三图河上。传说南宋建炎三年,正逢大旱,乡人疏浚河道时挖出一尊古观音后,降雨三天。百姓感激,捐资供奉观音,又建了这座南塘桥。 南塘桥又是明代“锦溪八景”之一“古井风亭”所在地。昔时,这里河道宽阔,两岸垂柳随风飘拂,水中游鱼色彩斑斓。特别是盛夏时节,河道两岸浓荫如盖,清风徐来,鸟语花香。河中泛舟,如处深山幽谷,因此这里便成了历代文人骚客的怡游之地。 桥畔又有宋井一口,风亭一座,泉水清冽,久旱不干,明才子文徵明有诗称赞: 改邑何妨旧井存,苔花剪剪石栏春。 辘轳声里千年泽,不是邮亭阅古人。 如今,南塘桥依然躬身三图河上,只是多了几分苍颜与斑驳。桥畔民居还是临水而筑,吊脚阁楼,粉墙蟹窗,古韵犹存。桥西沿河成行的巨大老樟,苍劲蓊郁,香气四溢;桥东亲水廊棚内则朱椅间陈,过客疲累,假此小憩,静听河中游船上飘出的江南丝竹声,真有宠辱皆忘之乐。 艺术展馆 别具风情 如果把有着“梦中少女”之称的锦溪比作是一座江南民俗文化的大展馆,那么,种类繁多的民间收藏品博物馆便是它一个个分门别类的展览厅,它们让世人从不同角度了解小镇2500年来的文明史。 “中国古砖瓦博物馆”,是锦溪的标志性建筑。走进此馆,就仿佛走进了华夏古国五千年文明史。那些青灰色土陶砖,捡拾于荒郊野外,是古墓上的墓室砖、楔形砖;金碧辉煌的,来自历代帝王宫殿;还有铺垫于皇宫宝殿地墁之上的金砖,每一件古砖瓦都是瑰宝。 在小镇的紫砂博物馆,展出陈列着从古到今,从大到小,从粗到精,从抽象到写实,从夸张到仿真的紫砂精品。“古董馆”里自先秦至今3000年间的800件水盂精品,让人叹为观止。红山文化青白玉、战国玉蝉、西汉鸡首壶、北魏古佛、南北朝猛兽尊、唐代铁瓶亦弥足珍贵。 “中华历代古钱币珍藏馆”展示的近万枚、数千种古钱币则创下了四个全国第一。即:同类古钱币馆品种最全最多;全国惟一一枚“阴阳神鬼”币;中华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毛泽东肖像最早上钱币的纸币。 游览锦溪小镇,既是游览风景宜人的江南水乡,又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静默的锦溪,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了江南文化千年之留存。(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陆秋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