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古老昆曲探索时尚步伐

2005年2月3日

    

whzg.jpg

    2004年9月14日,由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和江苏苏州昆剧院联合出品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杭州东坡大剧院上演,这使有着400年古老历史的昆曲艺术重新迸发出青春的气息。图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春香在赏春。“不到园林,怎知这春色如许!”当正值花样年华的杜丽娘在游园时感叹撩人的春色时,很多第一次与昆曲接触的观众也对古老戏曲的青春魅力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与传统《牡丹亭》的表现手法不同,青春版不仅大胆启用只有20多岁的年轻演员俞玖林和沈丰英来饰演主角书生柳梦梅和少女杜丽娘,而且采用了全新的手法来演绎他们的爱情神话。 在光彩艳丽的舞台上,梦中相会的这对情侣不只用缠绵的水袖来表达缱绻的恋情,而是实实在在地贴近了一把。他们眉目传情,时而在花前温柔相拥,时而在风中倾诉衷肠;举手投足不仅舒展大方,而且温情脉脉。这真是好一番“湖山畔,云缠雨绵;雕栏外,红翻翠骈;惹下蜂愁蝶恋!” (新华社/李涛 摄)


    华声报讯:新华社报道,面对“流行”已逐渐成为人们审美定势和思维习惯的现今社会,执着于昆曲的人们开始摸索以“青春”为号召,力图打造昆曲的“时尚盛宴”。在已经过去的2004年和刚刚到来的2005年,昆曲因其时尚化、青春化的变革成为社会关注点。
    
    以青春版和名人白先勇为卖点的新版《牡丹亭》所到之处,一票难求,并引发前所未有的高校昆曲热;苏州昆剧院以华美服饰著称的《长生殿》未演先红,引得万人评说;浙沪苏三地名家串演的《长生殿》选择在西方的平安夜上演,欲与丰盛的圣诞大餐角力……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全国十大著名高校的巡回演出又将启动。
    
    时尚青春版昆曲的始作俑者,大约应该算白先勇。从2003年4月开始,白先勇以自身文化名人的号召力,集合大陆和港台地区既有国际观又有深厚国学修养的优秀艺术家,并亲自担任总策划和总制作,共同打造青春版《牡丹亭》。
    
    在剧中,白先勇根据观众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启用了两名不满30岁的演员以展示青春之美;一改昆曲原有的一桌一凳的清冷,精心设计了具有水润墨色意境的舞台背景;在保留原来的眉目传情神韵的同时,增加了水袖勾搭等动作以增加观赏性;对服装修饰作出重大修改,凸现现代审美元素……将昆曲的唯美极致化地表现出来。
    
    事实证明,白先勇担任总策划和总制作的《牡丹亭》以“青春时尚”做号召,成为海内外观众关注的一种时尚。两岸三地的9轮28场公演,场场爆满,好评如潮。在台湾,9000张票在开演一个月前就已卖光。台湾第一大报《联合报》几十年来第一次以一次演出为头版头条来报道该剧。内地首演选在苏州大学举行,2000个座位的礼堂拥进2500人。在浙江大学,学生在烈日下排起长队索票。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演出也是座无虚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朱为总说,青春版《牡丹亭》让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走近昆曲、走近民族传统与文化,就这一点而言,它的整体运作是十分成功,值得借鉴和推崇。
    
    无独有偶,采用时尚的理念来包装昆曲也成为一些昆剧院团的探索模式。如上海昆剧团遵循“传承为本,创新为用”,在创作新剧目上投入较大的心血。上海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谷好好介绍,上海每年拨款70万元专门为青年演员排新戏,2004年10月,“青春昆剧”《一片桃花红》仅演2场票款就达8万元,这个观点新颖的爱情故事,配以彩绘妆面、绚丽的电脑光等时尚元素,成功地吸引了年轻人。
    
    2004年12月,昆剧舞台再度升温,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昆曲《长生殿》全本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三天,台湾设计师叶锦添设计的富丽堂皇的戏装,成了演出之前时尚人群关注的焦点。
    
    但是,对于传统戏剧的改良行为,一些专家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和忧思。有专家表示,昆曲的搬演必须慎而又慎,不能随意改动。浙江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员洛地说,昆曲不是一般的戏曲,而是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特殊地位的成熟艺术,对“遗产”首先得讲保护。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昆曲自有其规格和尊严,不能要求改动昆曲本身来迎合现代观众,而应是想办法让现代观众来理解、欣赏昆曲。在今天,观看昆曲表演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而是观众对自身的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知识、造诣、鉴赏力进行的一次检验和审视。
    
    与此同时,学者们还倡议,鼓励昆曲走入高校校园,为培养潜在的观众群打基础。据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吕育忠介绍,从2005年起,每个昆曲院团每年进大学公益演出将不少于20场,所需的经费由中央与地方分担。在昆曲流行地浙江,浙江昆剧团计划在今年春天走进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与青年学子互动交流。除了《窦娥冤》《长生殿》等经典剧目串演这类传统交流方式外,浙昆还将对昆曲的唱念做打等“当行本色”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与学子们一起探讨昆剧的文学剧本。
    
    
    

 

 
·美国中学生痴迷中国文化 (5-10)
·中国文字研究机构落户北京高校 (5-10)
·美国洋学生比试中文口才精彩纷呈 (5-10)
·“日本人中文作文比赛”开始征稿 (5-10)
·暨南大学筹建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5-10)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