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新疆拯救“活”文物木卡姆

2005年6月16日

    

pic2.jpg

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pic3.jpg

载歌载舞是表演的主要形式

pic4.jpg

十二木卡姆乐队在乡间演出


    新疆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的木卡姆民间艺人们,最近风光得很:艾山·努来克等5个农民赴法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还没有回来,热黑木·卡迪尔和玉素音·艾山又被请到首府为歌舞团的专业演员们上课;艾海提·吐黑提更是自豪,不到两个月,他接连演了40多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吕家传说:自不久前文化部宣布,中国将以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参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后,天山南北呈现出木卡姆热。
    
    木卡姆一旦申报成功,它将是继昆曲、古琴之后中国第三个“世遗”成员。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活”文物
    
    木卡姆是流传在以绿洲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中的一种音乐现象。除了中国新疆外,还有20多个国家也都有不同的木卡姆音乐存在。然而,在所有的木卡姆音乐中,惟有中国新疆的木卡姆结构最庞大,流传时间最长,形态最为丰富。
    
    世界上有没有一场音乐会演奏完毕需要一天一夜?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共有曲调360个,歌词4000多行,连续24小时才能演完。
    
    新疆木卡姆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随着张骞“凿空”西域,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的要冲,东西文化在此交流碰撞。源自民间的木卡姆在发展过程中,受多元文化影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壮观景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曾领略过民间的木卡姆演出:舞台就在村头的胡杨树下,身后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漫漫沙海,数十名彻底忘记了年龄和性别的艺人扯开嗓子尽情放歌——那是一种把全身的力量都积聚到喉管的演唱,萨塔尔、独他尔、热瓦甫、萨帕伊、丹不尔等乐器也都铮铮发出了最高音,置身现场,感觉空气都在激烈颤动,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拯救瑰宝,几代人齐心协力
    
    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这种传承形式,在岁月风尘的荡涤下,极易耗散。加之十二木卡姆体系太庞大,词意太深奥,曲牌太绵长,完整死记硬背下来非常困难,到解放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灭绝。当时整个新疆只有英吉沙县乌恰乡70多岁的艺人吐尔迪阿洪能完整地唱完十二木卡姆。
    
    为了抢救这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乐家万桐书、刘炽等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艰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乐家们找到吐尔迪老人,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用了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1960年,出版了《十二木卡姆乐谱总集》。这是历史上以曲谱形式将十二木卡姆记录下来第一个版本。由此,拉开了十二木卡姆从口头传承到文本传承的序幕。
    
    新时期,新疆继续加大十二木卡姆的拯救力度。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成立了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同时出版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书籍和光盘。1996年,新疆艺术学院成为了木卡姆表演艺术班。
    
    南北疆各地为拯救这一文化遗产,也各尽其能。鄯善县鲁克沁镇是十二木卡姆的发源地之一。为使木卡姆薪火相传,镇里对资深民间艺人每月发给400元的工资,鼓励他们在农闲时,带徒传艺,组织演出。麦盖提县则为艺人免除义务工,还给资深艺人“农转非”……这一切,都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传承,还需迈过几道坎
    
    从2003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擂响了“申遗”战鼓。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新疆木卡姆终于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即使申报成功,也并不意味着木卡姆的拯救工作就可以放松。”一位毕生研究木卡姆的学者说。
    
    他说:目前,木卡姆传承横亘着几道难以逾跃的沟坎。首先,传承状况仍不乐观。截至目前,全新疆没有一个人能唱全十二木卡姆。能唱七八套十二木卡姆的已属于凤毛麟角。而且这些人,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死了一个人,亡了一门艺”的现象随时会出现。其次,尽管政府近些年加强了对“十二木卡姆”的研究,但是,这些学术研究和表演同民间的联系已不紧密,不能为木卡姆提供原生态的生存环境。第三,木卡姆现在的基础音乐教育从理论体系到曲目用的都是欧洲音乐语言,民族音乐基础教育“失语”现象严重。
    
    不过,对十二木卡姆的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韩子勇倒是信心十足。他说,针对木卡姆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自治区已经制订了详尽的保护规划,准备通过“原生态传承、专业传承、教育传承、文本传承、媒体传承”五个传承通道来进行保护传承。
    
    韩子勇说,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巨大挑战。但无论如何,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王慧敏)
    


 

 
·文化搭起友谊之桥 (6-16)
·孔子学院总院年内建成 (6-16)
·马来西亚高官:华文小学校长压力大 (6-16)
·美国侨报“中华文化”夏令营7月开营 (6-16)
·美国夏乐市华夏中文学校举行结业仪式 (6-16)
更多...
 
·世界汉语大会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 
·国际汉语教学志愿者需满足三项条件 
·中国提倡简体字 不反对海外华校用繁体字 
·新加坡教师:电脑教学激发学生学华文兴趣 
·澳大利亚首家孔子学院在西澳大学落成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